他给包书记汇报过不下10次工作,每一次,包书记都像是用钉子定在了椅子上似的,木头似的笑,木头似的点头,但不管你是进门还是出门,屁股都不带抬一下的。
听说,只有下面的区县一把手上来的时候,包书记才会站起来一下。但童大林是从来没见过的。
这说明了什么?童大林的脑袋有些转不过弯来,他不是害怕得罪了中央干部,按说也没得罪呢。他一个是觉得苏城的根基出乎意料的深,另一个,是不敢想国务院干部到此来的目的。
最近最热闹的就是三角债。就在今天早上,周市长著作的《三角债不足为惧》的文章,刚在《光明日报》发表。如果三角债真的不足为惧,国务院也不会派干部来专程表扬吧。
这么想一下,童大林就浑身不自在,暗道:难道三角债真有危险了?下面的企业,也还过得下去啊。
他所谓的过的下去,其实就是企业发的出工资。对童大林来说,企业能给职工发工资,那不就行了,还要做什么呢?他却从来没有关心过,那些企业究竟欠了多少钱,又欠了别的企业多少钱。要是清债的话,还能不能发的出工资。
童大林在书记的门口想事情,一秒钟两秒钟可以,他这一想就是十几秒钟。
包书记寒暄过了,抬头一看,嘿,还有一个干部光明正大的听墙角呢。
爱面子的包书记脸,脸刷的一下就黑了。
童大林正好抬头,脸刷的一下就白了。
然后,就见包书记亲自走到门前,将办公室门重重的关上了。
“啪”的一声,房门离童大林的鼻子就几厘米远。
……
第二百三十六章 等价交换
童大林的是个神经粗大的人。身为革委会时代出来的官员,这是个优点。
要是怕这怕那,他也到不了企业局长的位置,只能在村里刨一辈子的土,或者做一辈子的工作队驻村干部。童大林用伟大的胸怀承受了包书记的恼怒,一路狂奔到周市长的办公室,顾不得形象不堪,首先大声道:“国务院的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