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

“中午前就启程了。”苏城看着下方攒动的人头,又道:“我们已经开始打第九口油井了,这一次,一定能出油。”

詹森吸了一口气,道:“第8口油井,成本要超过3亿美元了吧。”

“快要4亿了。”

“你能坚持下来?”

“身边有一个财大气粗的盟友就有这个好处。”苏城呵呵的笑了两声,又用细微的声音道:“习惯了就好,做能源,不就是在和压力打交道吗?谁受不了了,谁就输。”

詹森点头,又否定的道:“我和你不一样,我是公司雇员,你是老板。如果……我是说如果不能出油,你们的风险底线是几口油井?”

苏城看看詹森,转过头来,斩钉截铁的道:“我们会一直打下去的,如果台塑和长荣都受不了,我也会寻找新的投资商的。”

“包括中国政府的?”

“当然,包括中国政府的。”苏城肯定的道。

詹森微笑,道:“这样我就放心了,如果大华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哈利伯顿吧。”

“一定。”苏城知道,詹森的问题来自哈利伯顿上层,双方的合作越来越深入,互相的依存度也就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哈利伯顿想知道大华实业能活多久是很自然的事。

历史上,再大的石油企业,也有被现金拖垮的时候。勘探一个油田,耗费三年、五年或十年的时间,皆有可能。当今大型石油企业,唯一不用担心融资的公司,恐怕只有国有石油公司,尤其是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比国外的国企融资能力更强,无论是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冀东油田或者克拉玛依油田,它们在勘探期间,都不需要担心资金问题,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什么时候能出油……

中国石油企业不能适应国外的竞标气候,和他们生长的环境也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把中国的央企比作农民的话,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一类的企业就像是游牧民,而美孚一类的企业更像是角斗士,它们的生存环境越恶劣,战斗力就越强。

苏城猜想,台塑估计还能容忍一两口井的投资,随后,估计就要重写合同了。

其实,若非他的中国背景,台塑又有意在海沧建石化基地,双方的意见分歧早就出现了。在能源争夺领域,国家背景是比资金背景更重要的东西,苏城名下的油田对中资银行的诱惑力极大,台塑没有提出条件的主要原因,估计也是分析对比了中资银行和他们自己的条件与要求,担心苏城借机引入中国的银行,才始终保持着沉默。

苏城想了一下,对詹森道:“我们已经见到了油气层,想必很快就能见到石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