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有1个亿,咱自己建一个柴油机厂了。”

“这种重工业厂,不是几年时间就能建起来的。”苏城摇头。

“那也不值得填钱进去。”陈良最后一次劝道道:“柴油机厂有2500人吧,每月至少15万的工资。以前欠下的工资,也要补上来,就算说动银行免掉利息,那也是180万了,还要恢复生产,换关键机器……”

“没事,老陈,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实在不行,先给我们生产减速器好了。”苏城心想,放到20年后,你看看180万能不能挖到4个高工。

“苏厂长,你买柴油机厂,看上了它哪方面?”站在小胖身边的秦筠,忽然来了一句。

“这个……2500名的技工队伍,几十名高级工程师,还有经过锻炼的团队……”苏城犹豫了一下,没有说地皮。

“只是人?”秦筠奇怪的看了苏城一眼,言道:“反正柴油机厂也没人要了,你可以将人招到大华实业,相同待遇的话,没有人会留下吧。”

苏城愣了一下。

秦筠接着又道:“照我看,柴油机厂的销售团队还是很有价值的,他们能把柴油机卖到新疆、西藏,想必有些能力,可以整个招过来,销售渠道也就带过来了。”

“也就说,只招人,不要厂?”

秦筠理所当然的道:“他们的设备有20年未更新了,卖废铁价还差不多。按照这种招人的方式,虽然看起来成本高一点,比如要给一些安家费,或者提高到大华待遇,但实际上,你补偿2500名职工一年的薪水,不如给需要的1000名职工安家费,人家还感恩戴德。还有那些医药费和退休人员,简直是个无底洞……”

她托着下巴,默算了一下,道:“我们只需要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普工可以作为条件之一,比如高级工程师可以带一名普工过来。将有价值的工人全部招来,我估计50万元就够了,重新建一个柴油机厂可能贵一点,但多余,只要在大华实业内增加一个车间就好了,先生产能卖得出去的,大约100万到400万之间,以后需要什么买什么。我猜苏厂长是想立足长远,但以现在的经济形势,快则五年,晚则15年,中国才会进入到大量需要柴油机的时候。这样看来,济南动力机厂现在的生产线,到时候肯定已经过时了。所以说,他们的生产线没有价值。”

苏城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秦筠,她说的招数,差不多就是这个时代最赚钱的合并套路了,虽然有点损,但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这套方法,越到国企改革的后期,用的越多。所以,早期改制的国企双赢者居多,而后期需要改革的国企,设备又老了10年,员工又老了10岁,脱离市场又多了10年……多是员工下岗,设备卖废铁,地皮建商品楼的路线。

能在80年代想到这种合并方式的,都是又聪明又狠的人物。

小胖有难了——苏城幸灾乐祸的想着,却对秦筠道:“你的方法,是很好的金融方法,但不是做企业的方法,更不是做重工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