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封爵便会有食邑(即俸禄),而这些受封爵位之人的食邑多来自就在冠名之地。
比如郭业之前的陇西县男,全称应该是:陇西县开国男。
再比如之前提过那个收容马周马元举为食客的开国伯常何,他乃汴州仪县人,他的爵位全称应该就是仪州开国伯。
不过多以开国伯简称之,当然,有时候多名开国伯齐聚一堂,为加以区别,世人又喜欢自动省略开国二字,直接连着州郡称奇爵位,比如汴州伯等等。
“益州开国伯?”
李二陛下略微沉吟了一下,点头赞许道:“不错,一个益州伯的爵位,足以担得起出使吐谷浑的使节身份。嗯,还是江夏王想得周到。”
见着皇帝应允,旁边的虞世南、孔颖达都不由替郭业感到开心,真是傻人有傻福,吉人自有天佑,没想到峰回路转,居然让郭业这小子捞到了这么一个寻常官员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荣耀。
一个贫民家庭出身的小子,居然误打误撞下成了大唐帝国的开国伯。这别说毫无家世背景的贫家子弟,就是放在一般的官宦人家里,这也是一种奢望啊。
此时的郭业仿佛置身在梦境中一般,一是没想到李道宗会突然为自己请旨进爵,二是没想到李二陛下会如此方,居然给了自己益州伯这个爵位。
伯爵啊,世袭罔替三代人啊,到了他老陈家曾孙子那一辈儿,只要不要犯什么掉脑袋的大罪,至少还能保留爵位到县男。
这是真正萌荫子孙后代的荣耀啊,比起升官而言,这进爵还要来得更加实惠。
升官今后还有得是机会,但是进爵的话,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大唐的爵位制度何其的严苛。
他心里清楚得很,今天之所以能够进爵,除了仰仗大唐使节这个身份之外,除了托李道宗这个宗正寺卿提议的机缘之外。最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李二陛下觉得在御史大夫与自己失之交臂这件事情上,他亏欠了自己,想着弥补一番歉意。
真是机缘巧合之外,还有阴差阳错啊。
郭业除了叩谢皇恩浩荡之外,心中也是颇为美滋滋,这算是否极泰来呢?还是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呢?
就在阁中君臣都一片喜气洋洋时,还是有人忍不住站出身来唱起反调,破坏了来之不易的融洽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