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火炮,爆炸后的威力,却不亚于火炮分毫。正率部努力阻挡钟矮子去路的苗军千户苏适只觉得脚下一串闷雷滚过,身边的弟兄就像被冰雹砸过的高粱般,齐齐整整地倒了下去。随即,他就看见一面猩红色的战旗,在死亡的火焰中现出了身影。
旗面下,有名身穿精钢坎肩儿的将军猛地向前挥了一下手,又是数百条亮丽的弧线。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雷声滚动,血肉横飞,当着四分五裂!
第六十九章 秋露(四)
“掷弹兵,攻击前进!”第三军团长史李子鱼用力挥动令旗,带领三百名精挑细选出来的壮汉,将甜瓜大小的手雷朝敌军砸去。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又是一阵电闪雷鸣,四个苗军百人队足足被放翻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魂飞胆落,转身加入了逃命的队伍。
“第三零二四团,结三角阵,攻击前进”李子鱼继续挥舞令旗,古铜色的面孔上,写满了为将者特有的从容,“掷弹兵,跟在三零二四团身后,随时准备强行开道!”
“诺!”周围的亲兵们齐声回应,然后用灯笼和唢呐,将命令转化为所有人都能听得见,看得见的信号,传遍整个山丘。
“滴答答,滴滴嗒嗒嗒,嘀嘀嘀,哒哒哒哒哒……”
从黑暗处杀出来的淮扬第三军团精锐们,在跑动中迅速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攻击三角。刀盾兵在最外,然后是两排火枪手。跟在这个三角形之后,则是三百名身材高大,膂力强劲的掷弹兵。每个人身上,都只披了一件非常单薄的钢丝背心。每个人腰间,除了一把匕首以外,就只剩下了一排香瓜大小的手雷。
大总管府过去很少插手各军团的具体事务,所以淮安军的几大主力,都受其主将的影响,在战斗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定风格。第一军团火炮配备数量最多,型号也最复杂,所以每战必以火炮开道。第二军团则保留了最多的冷兵器和重甲,冲锋陷阵时锐不可当。而徐达所指挥的第三军团,外界通常只传闻一个“稳”字。每战必然谋定而后动,动起来就如海水涨潮,一浪接着一浪,吞噬任何阻挡……
这些传闻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不小心忽略了两个事实,第一,三军团除了都指挥使徐达之外,还有一个武力堪比陈德的副都指挥使王弼。第二,三军团的长史李子鱼原本为掷弹兵副千户,而第三军团是几大主力当中,唯一还保持着掷弹兵建制的队伍,规模为一个团。
诚然,早期的点火式手雷,存在着攻击距离近,哑火率高,容易被对手避开等若干缺陷。所以随着四斤炮和虎蹲炮的出现,其地位就迅速被后者取代。但是,随着玻璃的诞生,如今淮扬所产的手雷,已经不需要外部点火。而黑火药的颗粒化和内部引火线技术的不断改进,也令手雷的威力与稳定性,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