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也是!”朱八十一轻轻倒吸一口冷气。光想到提高射程了,却忘记了自家现在所造的火炮,还存在一个最要命的风险,炸膛。而眼下淮安军的造炮技术,显然已经卡在一个瓶颈处。想要在不提高炮身重量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射程,恐怕需要更多的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才成。
“那,那能不能用精钢来铸炮呢?”罗本在旁边听得入神,忍不住张开插了一句。话说完了,他才意识到自己失了礼。赶紧抱拳躬身,低声道歉,“大总管,大匠师,二位勿怪,本对制器之道一窍不通。刚才,刚才纯属信口雌黄。”
“也不是不可一试!”大匠师焦玉却是天生的科技狂人,摆摆手,皱着眉头回应,“眼下咱们作坊里炼制的精钢,可比当初品相强了数倍。用来造炮的话,嘶,可是比青铜贵多了,并且韧性未必够。不过……”
想了想,他迅速蹲下身子,用树枝在地上勾勾画画,“这样,像枪管那样,两层套着用。里边先铸一门钢炮,用镗床拉出膛线。外边再套上一个铜套。都不用太厚,用精钢炮芯来弥补青铜的硬度不足,用青铜外管来弥补钢的韧性和排热。造得好了,重量未必会增加许多,射程和连续发射数量,恐怕至少能增加一倍!”
注1:早期前装线膛枪,也是用圆型弹丸。射程虽然比线膛枪远,但具有比滑膛枪装填困难,容易炸膛等若干弊端。直到法国上尉米涅发明了米涅弹,才让滑膛枪彻底退出了舞台。
第二百六十六章 水浒
“铜胎铁芯炮!”猛然间,朱重九的脑海里电光一闪,有个名字脱口而出。铜胎铁芯炮,这就是另一个时空的铜胎铁芯炮!在朱大鹏的记忆中,此物就摆在某旅游点的城墙上。据说只是能节省一部分铜料,工艺非常复杂。所以他先前带领着工匠们研制火炮时,就直接忽略了过去。此时此刻,经焦玉提醒,才猛然领悟到,铜胎铁芯并非单纯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充分利用了两种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能,将火炮的耐久度,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不是铁芯,是钢芯!”焦大匠看了自家都督一眼,毫不犹豫地反驳,“生铁硬而脆,熟铁软且受热后极易走形,都不是做炮芯的好材料。想要造炮芯,只能用钢!”
“用钢就用钢,只要你能把线膛炮给我造出来!”朱八十一想了想,咬牙切齿地说道。
如今淮安军武器作坊所炼的精钢,是采用生熟铁同炉的灌钢技术所炼。性能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所产的钢材,但价格也同样居高不下,并且产量非常有限。如果采用钢芯来造火炮的话,恐怕每门炮的成本将比原来高出至少一倍以上,并且材料供应也未必能得到保证。
然而想到四斤炮那鸡肋一般的射程,朱八十一就立刻豁了出去。前一段时间淮安军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方面是占了对手不熟悉火器的便宜,另外一方面,却是因为蒙元朝廷的精兵大多数都驻扎在北方,淮扬各地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敌人。
今后,恐怕就没这么多便宜好占了。拿下扬州之后,淮安军无论地盘还是影响力,都已经不在刘福通部之下,必然会引起蒙元朝廷的重点关注。此外,以这个时代人的保密能力和保密意识,火炮和火药制造技术被蒙元朝廷那边掌握是早晚的事情,根本没有什么侥幸的可能。
所以,淮安军只有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武器质量和将士战斗能力,永远领先对手一步,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必须舍得下本钱,不惜任何代价继续大步前进,否则,结果可能就万劫不复。
“眼下朱重八所占据的和州,自古便盛产铁矿!”不忍见自家主公为钢材为难,扬州知府罗本大声提醒,“从水路运矿石顺流而下,一天就能抵达江都。如果在靠近江畔的位置起几座高炉,办一个灌钢作坊,就又能安置下好几千人!”
“嗯!”朱八十一想了想,轻轻点头。把钢铁厂放在江畔,非但可以利用水路运输的便利。其他需要大规模运用水车的武器作坊也可以集中在临近区域,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军工基地。这样一来,无论是保密,还是基地护卫工作,都会变得简单许多。毕竟蒙元朝廷一向不注重发展水师,而安装了六斤炮的淮安战船,在长江上几乎就是无敌的存在。任何试图靠近的敌舰,都会在一百步远之外就被打个粉碎。
“江都东边有一处地段,扬子江在此向北凹进了大约十里长的一段。水面在此比其他地方也宽阔了无数倍。如果把武器作坊和炼钢铁的炉子都集中在那,只要于左右两岸各起一座炮台,把咱们这边最大的火炮架在上面。就可以让任何船只都无法靠近!”不肯让罗本一个人出风头,连老黑斟酌了片刻,也小声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