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情况是后世的历史名人在仰视赵东云,而不是赵东云看见什么历史名人就屁颠屁颠的跑上去求签名。
赵东云招揽人才的时候也不会在乎什么历史名气,他更注重实际才华,事实上他现在的手下大多是名不经传,但是实际才华却是丝毫不弱于那些历史名将。
就把这个吴佩孚和龚光明来说,前者是历史名将,后者连百度都找不到他的资料,但是前者的吴佩孚只在开平武备学堂学了一半,而且还是个没毕业的半桶水,他没有和历史上一样跑去天津当警察,而是在去年的时候投到了北洋新军第一镇,然后今年调到了赵东云手下的炮队第三营,刚调过来的时候不过是正目而已。
说实话,没有上过测绘学堂和经过间谍生涯的吴佩孚能力有限得很,在赵东云的心中重要性远远不如龚光明这个陆士二期炮科出身的专业炮兵军官。
历史名将是需要环境来造成的,当历史改变了后没有获得足够机遇的那些历史名将们,可能一辈子就这么默默无闻的度过了,而原本一些名不经传的小角色在获得了机遇并得到足够的锻炼后,足以成长为新的历史名将。
当然了,是金子到那里都会发光,赵东云要做的只是给他们一个机遇而已!
历史上吴佩孚就是测绘出身,并利用测绘的专业进军炮兵,早年可是玩炮兵的行家,所以赵东云不介意帮他一把,让他继续在炮兵部队里历练,至于能不能和历史一样成才,那就得看他自己了。
而赵东云自己倒是觉得没所谓,要说历史名将,北洋里头一抓一大堆,少了谁多了谁没多大区别。
而且,缔造一个名将可比收复一个名将有意思多了!
第083章 扩编补充标
对于赵东云来说1903年的7月,整体算是平静的,抵达锦州后的他一边睁大了眼睛盯着日俄局势的同时,也是加紧训练第三混成协并修筑防御工事。
然而在这略显平静地锦州之外,整个东北甚至整个远东局势却已经是越来越紧张,因为东北问题清国、俄国、日本、英美等国是频繁交锋,而位于风暴核心的自然是中日俄三国了。
俄国从1903年夏天开始就是往东北地区陆续增兵,日本则是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战备,而中国这边,也是被迫采取相应的军事调动来应对。
不过说是中国呢,但其实就是北洋,就和当年的甲午战争一样,现在假如和日俄在东北爆发战争,那也是北洋一家的战争,和中国的大部分南方省份都没啥关系,甚至和慈禧光绪也没什么直接关系,胜利也好败也好甚至中立也好,那都是北洋的事情。
这说上去兴许是过了,但实际上就是如此!
要不然偌大一个中国数十万各种军队内,为什么只有北洋的一个第三混成协被派往了东北呢?为什么大家都叫嚷着收复东北,但是谁都不肯掏哪怕一两银子用来备战扩军呢?说白了他们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后头吹吹牛就算了,真要让他们派兵或者支援军费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