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牧民就更容易找了,那投降的七千乌桓骑兵,退伍之后似乎并不打算过农耕的日子,作为牧民存在想来是最好的结果。不过为了控制并且避免他们恢复野性,派遣七八千甚至几万百姓一起转职为牧民,并且修建一座小城寨作为定居点,才最为稳妥。
到了十二月中旬,汉灵帝那边约定好的书籍临摹本也陆续到位。同时方云也寄过去大量的纸张,届时刘宏会安排人手,把剩下书籍都临摹一份,通过秘密渠道送到根据地这边。
正因为这批书籍的加入,大型图书馆的库存也进一步丰富起来。
里面牵扯到的一些兵法书籍,还有一些春秋各家比较罕见的孤本,也随之向百姓开放。只是大部分的百姓还不识字,所以惠顾图书馆的大部分还是那些文职官员和少数军官。
当然,由于这个时代的特殊情况,图书馆里面也出现了读书室。当然,这并不是给读者单独阅读书籍的地方,而是前来图书馆的人,在花费一定金钱的情况下,聘用一个识字之人,逐字朗诵给他听的场所。
这主要是针对那些不识字,但对兵法书籍非常好奇的军官,有一个可以接触到相关书籍机会所提供的特殊服务。朗诵者甚至会帮助读者把疑点都给记录下来,然后由读者拿到学院那边,交给专门的老师进行解惑。当然,这难免又得送出一份谢礼。
但不管如何,比起以前一辈子都别指望接触到兵法书籍比起来,如今已经算是好很多了。若是再努力一些,争取扫盲成功的话,说不得自行阅读和思考也不再是梦想。
对于这批书籍里面的一些比较适合普及的书籍,比如《论语》《诗经》《尔雅》之类的,又比如一些关于农桑、工艺方面的书籍,方云也让印刷厂印出了一批,放在政府经营的书店里面出售,价钱相对于竹简或者其他纸质书籍而言,完全就是价格破坏性的超低价。
唯一可惜的是,这些书籍只能出售给太行山根据地的人,连那几个有代理人存在的县城里面都没办法出售,省得引起世家门阀的注意。全民教育普及什么的,依然是那么的任重而道远。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距离年三十也不过十来天的时间。方云花费了不少的功夫,这才赶在年底之前,通过和刘宏的交易得到了壶关的防守权力。
随即他派遣杨凤入驻壶关,彻底控制住了这由并州迅速进入冀州的这道重要关隘。以后一旦起事,杨凤便可以第一时间关闭关卡,依托雄关将敌人拒之关外。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防守逆转,防守那些试图在冀州进入并州的敌人。
杨凤投入方云麾下也有一段时间,之前基本上都是在打酱油一样的存在。如今却没想到方云会把那么重要的关卡交给他镇守,顿时也是感激涕零,宣誓宁死也不会放任敌人入关。为此方云不得不解释了半天,这才让他了解到,现阶段还不需要关死壶关这件事情……
壶关不远处就是涉国县,有什么事情完全可以在那里获得援助,最重要的是涉国邻县便是武安县,甄逸就在那里担任县令,若有需要也可以迅速获得那边的支援。当然,或许主要的支援是物资方面的。
这三年甄逸倒是搭上了杨氏的路子,总算是不需要担心袁阀。只是这三年几乎没有升迁,也不知道是不是杨家与袁阀之间的协议结果。反倒是甄氏商会在实际掌控者张氏的帮助下,壮大了三倍有余。
如今的商会,已然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甚至把张氏娘家的张氏商会也吸纳了进来,改组为联合商会。在太行山走私之路的帮助下,以超越同行数倍的速度积累资本,在冀州本地而言,已经没有对手。甚至于他们已经开始接触私盐生意,只是买卖的主要对象,是方云或者张牛角这类的黑山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