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得了好处就要替何进办事,董卓懂的,但是他并没有自己开口。他以自己口碑不佳作为借口,恳请何进让他请另外一个更加适合的人出面奏请此事。
何进当时自然很郁闷,毕竟他提携董卓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董卓替他开口,若是董卓做不到,他提携董卓做什么?
然而当董卓说出那另外一个人的名字时,何进却大为欣喜。
这个人,便是北军五营校尉之一,屯骑校尉鲍鸿!
鲍姓,那可也是军方中的大门阀之一,更重要的是,鲍鸿是屯骑兵校尉,列属北军范畴,由他开口向天子奏请,那自是极为合适毫无突兀之处的。
董卓果然说服了鲍鸿,毕竟早在他俩一起征讨冀州黄巾时,董卓就因为强大的屯骑营而不遗余力地拉拢鲍鸿,鲍鸿这个人又贪财,在董卓的财帛攻势下,二人转眼间就成了挚友。
于是乎,一场囊括南军与北军的浩大军方整顿便陆续拉开帷幕,那规模之大,别说宦党们心惊胆颤、疑神疑鬼,就连文官中也有些人对何进带有猜忌。
毕竟摆着王莽、粱冀这前车之鉴在,谁能保证何进没有野心?更别说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党们为了自保开始在天子面前说何进的坏话。
外戚与宦党,自古以来就是水火不容,二者斗争之激烈远超外戚与文官、文官与宦党。毕竟,窦武任职大将军时,与文官的关系就很好,而宦党中,也有像吕强这样与文官关系不错的。可是外戚与宦党之间呢?有关系不错的么?
从来没有!
但凡是在宫内有点地位的宦党,与外戚的关系几乎都是水火不容,论其根本,无非就是外戚希望跟天子更亲近,而宦党则害怕前者天子亲近后他们则失去了地位。
再加上宫内妃子之间的矛盾也会牵连上宦党,使得某一方的宦党被另外一方的妃子的父兄嫉恨等等,那就是更加频繁了。
纵观东汉,窦、邓、阎、粱,无论善恶,最终不都是希望拿宦官开刀么?张让、赵忠等人对何进心存警惕,也合乎情理。
宦党的谗言,让何进的处境变得窘迫起来,毕竟他的确是打算将南、北两军合并,抽调精锐重新创建一支军队的,这种举动会遭来天子刘宏的猜忌,毫不意外。
这个时候,何进的幕僚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请天子刘宏亲自担任新军的将军,何进担任副职,这样一来,何进的威望就不会盖过天子,也不会引起天子的猜忌。
何进一听大喜,连忙付诸于行动。
两日后,天子刘宏接受了何进的提议,将新军设立在他居住的西园,赐号“西园禁军”自封为“无上将军”,并招七名翘楚担任校尉作为部署,分别是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