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其中黄巾势力失败的原因,有人说是黄巾军的实力不足,但事实上,黄巾势力中也可以称得上是人才济济,像波才、彭脱、张曼成、卜己、徐和,当时不知道攻陷了多少郡县,杀了多少太守,单论实力绝对不弱。只可惜,由于黄巾军仓促起兵,导致后期时后力不足。而在这个进攻势头不足的时候,黄巾军开始转型,各方子势力从前期的疯狂进取逐步转变为守成,而不是联合其余子势力对朝廷施压,再加上当时朝廷开始投入正规军(北军),于是乎,黄巾势力中的各方子势力被纷纷击破。当颍川黄巾、南阳黄巾、冀州黄巾纷纷被击溃、剿灭之后,纵使其余地方,像青州、豫州等地还存在有黄巾势力,但是这场浩浩荡荡的起义,实际上已经可以视为失败了。
因为这样,张煌一心希望可以避免这场必败的总战役,只可惜太平道内部却极不满意,因此,当张燕亲口说他并不看好这场战役、并且叙说双方的利害关系时,张煌心中着实惊讶。
“……然而义父他们并不会这样理智地看待这桩事。”话峰一转,张燕略有遗憾地说道,“像我义父,恐怕小天师不会明白大贤良师在我义父心目中的地位,简直是再造之恩……因此,纵使这场战役我方只有一分胜算,义父也会支持对大汉朝廷宣战,哪怕是为此留尽最后一滴血……此乃人心所向!”
张煌闻言不由心中一震,因为他之前只考虑到太平道在起兵后十有八九会战败,但是却未考虑过,可能太平道内部有极大一批人,他们其实也知道若是起兵赢面很小,但是,死忠于张角的信念促使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大汉朝廷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这是一场复仇之战!不死不休!
“……”张了张嘴,张煌竟无言以对。良久,他怪异地望了一眼张燕,问道,“其实你此番是特地来说服我支持起兵的吧?”
张燕愣了一下,旋即脸上露出几分笑容,毫不掩饰地点了点头,说道,“小天师猜得不错。昨日义父在野外夜宿,满心气愤,欲撇开冀州,联合东郡、颍川、南阳、青州等地的兄弟们一同祭旗起兵反汉,但仔细一想,这终归名不正、言不顺。可若是要义父回来再恳求小天师吧,义父那边面子拉不下来不说,也担心小天师会因为昨日的事嫉恨于他,因此,在下便冒昧接下了此事,原路返回求见小天师……”
张燕将此行的原因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张煌,毫不隐瞒,他那直白而坦诚的态度,让张煌对其也心生了几分好感。
“……一定要打么?”在犹豫了片刻后,张煌询问张燕。
可能是没想到张煌这般询问自己,张燕略微迟疑了一下,旋即重重点了点头,说道,“底下的兄弟们并不知晓大贤良师已经过逝,隐瞒一下瞒天过海也倒是不难,问题在于……像我义父那批人,那并不亚于杀父之仇!”
“唔……”
“再者,小天师提出的化整为零、潜伏到大汉根基之下的策略,其实亦也诸多风险。打个就近的比方,不知小天师可听说过郭典?”
“缚虎太守郭典?”张煌的脑海中不由地便浮现出前些日子在钜鹿县所见到的那位大肆缉拿太平道的太守大人。
“想不到小天师也听说过。”张燕略带惊讶地望了一眼张煌,旋即正色说道,“不瞒小天师,其实那郭典并非头一回针对我太平道,先前有好些弟兄被他或缉拿、或杀害,其余的弟兄们碍于上头的严令,因此并没有展开展开报复。但是,人心的愤怒总归有一个极致,就算我太平道按照小天师的指示去做,却也架不住大汉朝廷捕风捉影般对我等的迫害,当某一日,我太平道的信徒们再不能压抑心中的仇恨,展开报复……小天师觉得究竟是如今孤注一掷跟朝廷对敌好呢,还是日后被迫害到不得不反、被各个击破好呢?”
“……”张煌沉默了,事实上这也是他最担心的,毕竟按照大汉朝廷对太平道的重视程度,就算太平道偃旗息鼓,恐怕朝廷也不会善罢甘休,相信到时候全国上下定然会有一场极大规模的肃清。要知道统治层对于这种事,向来就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原则,到时候别说太平道的信徒们了,相信那些原本无辜的百姓,都会在这场肃清中遭到毫不留情的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