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随行的主簿田章又一次地出言赞道。

马延瞥了一眼田章,自顾自对何应说道,“大人放心,只要徐巽有胆量来我费县,老马便亲自出手诛杀此獠,将头颅献给大人!”

何应闻言面色大喜,笑着说道,“正是对你放心,本官才会打算将徐巽引来此地啊!不过话说回来,你费县这边的囚犯……”

马延轻哼一声,一脸自得地说道,“大人放心,谁敢在我费县惹事?就算将此地的一千兵丁都派出去埋伏徐巽,那些渣滓也不敢闹事!”

咦?这费县小小的弹丸之地,竟屯扎有一千兵丁?

原来,这费县并非是寻常普通的县城,它是泰山郡境内为数不多的一条铁矿矿脉所在,而大汉朝对于铁矿的需求,那可是众所周知的。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冶炼师们便已研发了[块炼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整块的铁矿不停地敲打,逐渐铸造成武器的形状。但只可惜这种铁(柔钢)太过于柔软,还不如冶炼技术已达到巅峰后所铸造出来的青铜剑坚硬锋利,因此并没有成为军备武器的材料。

但是这门冶铁技术却并未因此而消失,有先见之明的冶铁工匠们在研究后又改良成为[块炼渗碳法],在反复加热铸造过程中,块炼铁与炭火接触,碳渗入铁增强了铁的硬度。这种铁按烧烧打打、打打烧烧的反复作业又予以分类,因此有了十锻铁、百锻铁的众多称呼。而其中百锻铁,它的坚固与锋利程度,已远远超过青铜质地的武器。

随后到了汉朝前期(西汉),冶铁技术进一步完善改良,发明了[炒钢法]: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和液体状,然后加入铁矿粉,同时不断搅拌,利用铁矿粉和空气中的氧去掉生铁中的一部分碳,使生铁中的碳含量降低,除去渣滓,直接获得钢铁。

然而如今大汉朝所使用的,却是在总结了先前诸多冶铁技术经验的情况下所新研究出来的冶铁法,灌钢法。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由于是让生铁和熟铁“宿”在一起,所以炼出的钢又被称为[宿铁]。

若是张煌得知恐怕会大吃一惊,因为在这个时候,大汉朝已经在着手研究并改良灌钢技术,这可是后世冶铁炼钢的雏形。

毋庸置疑,大汉朝在已经拥有了如此程度的冶铁技术的前提下,彻底舍弃了青铜剑、甚至是生铁剑,转而批量铸造[宿铁]质地的兵器加强军备,既然如此,朝廷对于铁矿的需求又岂会不大?

很理所当然地,费县成为了徐州府治下所扶持的采铁县。但是,因为采矿艰苦,甚至于挖矿井还有性命危险,当地的百姓并不愿意参与这种危险的事。无奈之下,徐州府只好改变了策略,用囚犯挖矿,并且派郡兵看守。

正因为如此,别看费县只是区区一个小县,但是它在泰山郡、乃至徐州府的地位都非常高,毕竟这里出产的铁矿那可是直接供应给洛阳那边的工匠作坊的,每年采矿多少斤那可都是有死规定的。

不得不说这马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早些年为了业绩,假借招募费县当地百姓挖矿的名义,压榨强迫当地百姓为他挖矿,简直比矿奴还要不如。那一筐筐运往洛阳的铁矿石上,不知寄宿着多少活活累死的百姓的怨恨,更有甚至,百姓稍有怨言,马延便指使手底下的兵丁拳打脚踢,有好几次他心情不佳时,更亲自出马将挑头的百姓活活打死。因而,他私底下被费县当地百姓叫做‘马阎罗’。

后来,费县大批的男丁要么死在了矿井下,要么就逃离了故乡,本来多达三百户的县城,竟被马延祸害地只剩下四十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