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着门口的村民用十分正式的语气又说了一遍,“我和向明洲在处对象,以后就一起过日子了,我没耍流氓,他也没勾引我。以后再让我听到,我可就不客气了。”栗子煜的语气太过理直气壮,气势又足,反而让围观的村民产生了一种自己大惊小怪的错觉,还真没人再说什么。
其中一个梳着粗辫子的中年女人说道:“散了散了,人俩是契兄弟,刚才谁喊耍流氓的,以后别干这瞎造谣扒门缝听墙角的事儿,有那时间天天盯着别人房里的那点儿事儿,不如自己多使使劲儿,我们石丘坝可不搞外面那一套。”
说话的人叫唐洪艳,她声音爽利,长相明艳,就是命不好,先后嫁的两个男人都死了,不过她哥是村长,为人泼辣又热心,村里倒是没人说过她的闲话,至少当面没有。
只听她刚刚的一番话就能听出厉害来,将村民摘得干干净净,那些村民也不傻,前前后后一合计,知道自己被人当了枪使,当下也就散了。
栗子煜直接把门一关,隔绝了外面的视线,几乎是半抱着把向明洲带进了房里。
夏日里门窗大敞,所以虽然住的是黄泥土坯房,屋里仍然十分亮堂,金色的阳光给向明洲的脸也镀上了阳光的色彩,连脸上细小的绒毛都能看见,栗子煜心里痒痒的,忍不住上手摸了一把,手底的肌肤光滑如玉,透着一股年轻人特有的鲜活。
向明洲感受到栗子煜动作间的怜惜,肌肤微微透出一点儿粉色来,栗子煜看着他羞涩的模样,问道:“刚刚怕吗?”
向明洲先是点点头,后来又摇了摇头。“一开始是怕的,后来就不怕了!”向明洲看着栗子煜露出了一个十分纯粹的笑容,那是一种单纯的快乐。
栗子煜心里有些酸酸的,他将爱人紧紧地抱进怀里。他媳妇怎么就这么倒霉呢!不过,现在自己来了,一切都会变好的。
向明洲的父母是华侨,他出生在德国,精通德语、法语和英语,热爱文学和绘画,一身的书卷气,只是看着就知道这是个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因为向明洲是个早产儿,所以向父向母待他一向精细,凡事都不用他操心,这也养成了他单纯的性子。
向柏和周萱都是机械制造方面的人才,后来响应祖国的号召,准备回国效力,向明洲这才跟随父母踏上华国的土地。
回国后向柏和周萱就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自然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儿子,好在那时的向明洲已经十五岁了,在这个年代已经被看作成人了,而且他们家在国内还有亲戚,所以向明洲就住在了亲戚家。他的悲剧也由此开始。
这个时候国内的环境并不好,到处都在闹革命,为了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大批的中学生或是主动,或是被迫地下到农村,加入农业生产。
向明洲的父母是响应号召归国的高尖人才,本来下乡这个事儿再如何也不会落在他的头上。可事情总有意外。
向明洲寄住的这户人家,按辈分他要叫那个男主人一声堂哥,堂哥有个才上初二的女儿,不知被谁鼓动的头脑发热,在别的知青想方设法都想回城之际,竟然瞒着家里主动报名要下乡,而且要去的那边还是出了名的民风剽悍,等到他堂哥堂嫂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他那位堂嫂几乎是跪下来求他。最终,向明洲没有挨过对方的哭求。
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大环境都是乌烟瘴气的,向明洲的父母知道后虽然生气,可是木已成舟,也不好搞特权主义,只让他耐心等待,找到合适的时机,就会让他回城。
原身是和向明周洲同一批到石丘坝的知青,只是原身来这是不得已。原身家里的成分不好,建国前,他的爷爷是有名的资本家,只因为性格还算宽和,又主动将财产全部上交,所以才没有被斗的太狠。即便如此,这么多年日子过得也是心惊胆战,家里人决定让他下乡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来到这里后,原身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像个富家小少爷一样的向明洲,在这个连呼吸都透着几分压抑的年代,向明洲就像一株会发光的小白杨,正直又干净,只是站在那里,就吸引着周围的视线。
很巧的是,这批被安置到石丘坝的知青只有他们俩儿,原本的知青点又没有了多余的位置,村里就将一座废弃的院子拨给了他们。
向明洲家境优渥,自小父母在物质上就没亏待过她,向父向母认为是他们的安排不当才导致体弱多病的儿子要到乡下去受苦,十分的愧疚,夫妻俩日常也没有什么花销,工资几乎全部都给儿子邮去了,每个月的钱票加到一起竟然有500多,这个年代,很多家庭一年都赚不到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