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然道:“拿下了东海,我们急缺的很多修行资源都掌握在了手中,今后炼制符箓的耗费还将大大降低,而炼制法器的耗费更会直线下降,这是陈天师三年苦功的成果。但我想说的是,还有一项资源深深的影响着亿兆百姓的生活,是我们加强道门、发展大明的必要之物。”
拍了拍海图外的某处空白,赵然道:“银子!”
陈天师点头:“海外征战数载,关于瀛州有银山的传闻,早就磨破了我的耳朵。其实我一直以为,所谓瀛州,是不是一种误传?其实原本应该名叫银州?呵呵……接下来的重点,我会着重搜集瀛州的消息,找到这座大岛在哪里,探出航路,打听岛上的形势。”
赵然道:“陈天师,陈师伯,任重而道远啊,三年之内,我希望能够听到阶段性的好消息,预祝陈师伯船到功成!”
送走陈善道后,蓉娘叹道:“好生生一个曾经的坐堂天师,入炼虚四十多年的高道,就被你这么用来用去,用了三年又三年,我听着都不忍心。”
赵然道:“妇道人家,懂什么?咱们不能让陈天师消停,他一消停下来,我怕他胡思乱想!忙碌而充实的事业才能让他振作,不懂别瞎说!”
蓉娘瞪眼:“来劲了啊你?晚上睡楼下!”
赵然举手:“我投降!”
蓉娘道:“投降也不行!自己睡楼下吧!”
赵然垂头丧气的被蓉娘轰到了楼下,上了木床,正想打个坐,就见床头上放着一本期刊,却是从未见过的刊物,名为《金波会》。
第三章 佛门老友
赵然看这名字,有点眼熟,问楼上:“这是哪来的?”
蓉娘道:“显灵宫汤耀祖派人给你送来的,你自己看吧。”
显灵宫属于三清阁,听蓉娘这么一说,赵然似有所悟,连忙翻看,果如所想。
这本《金波会》,就是赵然在西夏兴庆府创办的金波会所搞出来的,看手上这一本的日期,是三天前所发,第一期,创刊号!
西夏在文化上一直孜孜不倦的向大明学习,赵然创办《君山笔记》后,大明的期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由此也引发了西夏的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