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页

“画作贫道不太擅长,就不妄下置评了,但这几幅字,精圆细润,笔架肃穆,已经堪称赏心悦目之作!我大明有位严阁部,不知郡主是否知晓?”

严嵩是大明朝堂重臣,近年来,其字已渐成一家,是中原腹地声誉鹊起的书家,大明的书法名家,在西夏就是大家,对于书画极为喜爱的柔安郡主来说,怎么可能没听过?柔安郡主当即点头:“我摹过他的字,的确写得好。”

赵然道:“这么说吧,严阁部的字,与郡主这幅同样尺寸的,在应天可值二百两。贫道愿以五百两银子购买郡主这三幅字,不知郡主可否割爱?”

论及书画一道,西夏向来追慕大明,在大明若是小家,到了西夏就会被追捧为大家,大明的大家,在西夏则可以享受宗师待遇。赵然刚才说严嵩的字幅在应天卖二百两,到了兴庆就是六百两起步!

柔安郡主顿时自感身在梦中,不自信道:“这……是真是假……”继而醒悟过来,激动得满脸通红:“不不不,道长说笑了,道长愿意收赏,已是荣幸之至,哪里敢要道长的银子!”

赵然义正严辞道:“一桩归一桩,不可混为一谈,今日贫道既然说了要买,就一定是真买!”说话间便从扳指中取出五张银票交给旁边的宫女:“这是我四川都府荣祥钱庄的银票,见票即付,郡主可随意在兴庆找一家明商兑换,必然不会推脱的。”

柔安郡主喜得都说不出话来了,只是眼巴巴望着赵然,红晕满颊。

既然是指点,光说好话也是不行的,必须说出点门道来,方可巩固自己书法宗师的地位。

论及总结性的点评,赵然肚子里夹带了无数私货,这世上无人能出其右,关于书道上的各种境界,就有“识形、赏质、寄情”三境界,又有什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弯弯绕绕,还有“似是而非、得其精髓、脱胎换骨”之类的门道,随便拿出一样来,都能令人“大彻大悟”、“以为高人”。

但赵然还是决定剽窃那套烂大街的说法,因为他想来想去,还是这套说法显得比较上档次、格调高,于是很无耻的道:“我闻书法一道,入门之后乃有三境,初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有成之境;其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达此境可为名家,郡主如今正在此中。”

“第三境呢?”柔安郡主连忙追问。

“这就是郡主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了,等到郡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便可跻身大家之列。”这是赵然剽窃来,劝说柔安郡主在书画上找回自我、切勿迷失的警言,以这种方式来劝谏,柔安郡主就能坦然接受了。

听罢,柔安郡主一脸神往,喃喃道:“书道三境,道长大才,实是振聋发聩。”默念几遍,只觉回味无穷,眼中迷光更甚,忍不住向着赵然敛衽一礼道:“多谢道长指点,请受一拜!”

旁观众人都在交口称赞,大发议论,高衙内大声吩咐:“快,将赵道长这些话记下来,此为书论之真道,莫要漏了一个字!”

成安笑道:“驸马和郡主成亲已有一年,不如请山间客写幅字以为贺仪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