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这好象和儒家所宣扬的舍身取义、杀生成仁正好相反啊。刘进看着喋喋不休的太子,忽然之间觉得十分的失望,不仅仅是对他一直敬仰的太子失望,也对儒家气节感到失望。

太子感觉到了刘进神色的变化,他也停住了话题,有些不解的看着刘进,他突然觉得眼前这个儿子和自己有了距离,不再向以前那样对自己言听计从了,他看着刘进沉默了片刻,心头掠过一丝失望。儿子跟着卫风走了几个月,明显的变了,他现在改而对卫风言听计从了。想起心头的那个疑虑,他越发的不安了,卫风所作所为太过诡异,刘进如果再对他言听计从,将来外戚之祸势在不免,陛下一直担心的事情将不可阻止的成为现实。

只是,那些事情终究只是他的猜测,而且是一点证据也没有的猜测,就算是说出来,恐怕也没人会相信他。太子暗自叹了口气,悲哀的发现,他就算是发现了这个阴谋,却找不到任何人相信这是个阴谋,卫风所做的一切都无懈可击,让他找不出一点毛病来,以至于在大部分时候,连他自己都觉得可能这只是个巧合,而不是阴谋。

玉具剑的事情,太过诡异,偏偏又合情合理。

他思前想后,觉得暂时还是不要说的好,要不然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他是丧心病狂,忘恩负义。

“进儿,你这次去燕国,都查到了些什么?”太子咂着满嘴的苦水,装作若无其事的问道。

“这次去燕国可有趣了。”刘进一提到这个,立刻眉飞色舞,兴趣盎然。他把卫风反其道而行之,假意索贿,逼着燕王送大礼,让燕王捉襟见肘,举步难艰,自然而然的落入了送马的陷阱,从而暴露了他私养近万匹战马的事实,从头到尾水到渠成,丝丝入扣。最后他兴奋的说:“阿翁,没想到风叔的力气那么大,我开始也真以为那些马都是劣马呢,后来才知道,那些马都是上等的好马,是风叔的力气太大了,就算是好马也禁不住他一按。孙纵之从头到尾一点怀疑都没有,燕王还以为王孺中饱私囊,以劣充优骗他呢,对王孺意见可大了。哈哈哈……想想都好笑。”

太子看着刘进乐不可支的样子,忧心冲冲,却又无计可施。卫风这一切说白了很简单,可就是这么简单的办法,逼得燕王露了破绽。信手拈来,又妙手天成,比起入狱之前鲁莽的卫风来,这心机之深简直是天壤之别。人能变得这么快吗?太子觉得不可思议。

“阿翁……”刘进收了笑容,缓缓的说道:“风叔在燕国清查燕王的战马,不出意外的话,半个月之后就能把清单送到陛下的案前。不管结果如何,燕王肯定是败了,昌邑王、广陵王又都死了,现在就剩下阿翁和六叔两个皇子,阿翁……可有什么打算?”

太子犹豫了一下,眉眼之间露出失望的神情,他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我能有什么打算?到你皇大父身边呆了几个月,他病重的时候,我日夜陪在他的身边,我看得出来,他对我的恨意没有那么明显了,可是……要说有什么大的改观,好象也没有。他虽然一直没有说我这个太子之位怎么处理,可是我能感觉到,他……他对我还是不太满意。”

刘进见太子心情不好,便轻声劝道:“阿翁,虽然如此,可是现在就剩下你们两人,想来大父不会轻易废了你的太子之位的,六叔毕竟还是太小了,再说他身后也没有任何助力,应该对阿翁没有什么威胁的。”

“卫风怎么说?”太子瞟了一眼刘进:“陛下让他看护钩弋宫,诏命现在还没有收回去呢,我可听说钩弋夫人为了拉拢他,下了不少功夫,翁主刘菁几乎都成了她的心腹了。”

“他是卫家的人,当然会支持……阿翁。”刘进淡淡的一笑,很有把握的说:“至少目前来看是如此,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把燕王整治得这么惨——要不是他出主意,我可是想不到这个点子的。这一路上,他处处照顾我,功劳是我的,可能有的问题他都揽了过去,极力在大父面前夸赞我,阿翁以为他还会支持六叔和钩弋夫人吗?”

太子微微的皱了皱眉头,半天没有说话。刘进又坐了一会,起身告辞。太子依然坐着,他一直在咀嚼着刘进的话,越咀嚼越觉得苦涩。如果刘进说的基本靠谱的话,那么卫风就是全力支持刘进了,但支持刘进不等于支持他太子。刘进说得不错,没有了卫风的支持,刘弗陵没有什么机会,可是自己怎么办?陛下显然不看好自己,卫风又不支持自己,这个太子之位怎么办?

十月初,卫风回到长安,向天子展示了他带回来的二百多匹良驹。一看到那些百里挑一的好马,天子的脸冷得象生了一层霜,他很快在廷尉府送来的拟罪表上签署了意见,剥夺燕王的王位,父子数人发往上庸,交县官看守。孙纵之等人弃市,燕国相关的官员免官的免官,杀头的杀头,燕王召平和中尉成轸有功,赦了死罪,免官,发往边关效力。

昌邑王、广陵王因为已经自杀,天子下诏赦免了其余的人,封其诸子为侯,分占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