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渑池成了封国治所,他是可以留下辅助新侯的,但处于对大商的忠诚,毅然离开。
这种人还不少。
尽管纣王无道已经传开,西伯侯姬昌的贤名传遍天下,但对大商忠诚的文武从来不少,就算西岐兵临城下之际,也依然有豪杰出面,欲挽狂澜于即倒。
一军主将,一城长官,和一地诸侯是不同的,前者有大商为依靠,而后者只能自食其力。
陕州绝不是什么好地方,人少、地小,作为陕州侯,奇计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陕州的经济发展起来,否则仅仅依靠渑池小县,连现有的五万大军都养不起。
他麾下这只大军,能保持巅峰战力,花费可不小。
没有人才,只能先自己培养,好在现在只有一城,事情也不算太多。
到了渑池,奇计首先做的,就是派兵清剿周边的野兽,制造出一片安全地带。然后派人出城垦荒,拓展农田,最起码让后勤供应的上。
然后就恢复老本行,培养锻造人才,意欲把渑池打造成新的武器铸造基地。
现在他已经有资格向朝歌的权贵说不,再没有人能把他逼出去。
但这事不是他想要做的,因此十分期待张奎回归,好把这一摊子事交给他,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
一晃数月就过去,已经到了冬月,天寒地冻之际,西岐突然传来一个消息。
姬昌去世了。
这位熬死了数代商王的人杰,终于死去,享年九十七岁,有子满百。
其次子姬发即位称王,追封姬昌为文王,拜丞相姜子牙为仲父,野心勃勃窥视大商神器。
姬昌的死,让纣王终于放心,这个让他祖父、父亲都忌惮的西伯侯终于死了,这下可以放心了。
当年他祖父文丁囚禁姬昌的父亲季历,导致季历绝食而死,可是让太难下哗然,因此即便是纣王,在诛杀四大诸侯时,也考虑到姬昌的贤名,放弃了杀死的原计划,将其囚禁于羑里城,七年之后,直到姬昌九十多岁了,才将其放回。
因此,就算知道姬发称王,纣王也只认为姬发是黄口小儿,姜子牙只是一介术士,不足为虑,甚至连兴兵讨伐的念头都没有,只顾着享乐去了。
他想的分明,一旦开战,势必要有大量金银钱财用到大军身上,他的生活标准就要降低了,糟心事也要多了。
每天在朝廷听大臣的汇报,哪有在后宫来的快乐。
纣王可以不在乎,但奇计不能不在乎,姬发称王,意味着西周正式与大商决裂。
都已经称王了,和你大商平起平坐了,凭什么还有向你进贡。
拒绝纳贡,就是叛乱的开始。
纣王不愿意开战,但闻仲却不能坐视不理,待其大军返回,便是三十六路征伐的开始。
而这其中,还有黄飞虎和比干的剧情在其中。
闻仲提早回朝,比干倒是还未死,就是这年秋冬之际,妲己召集轩辕坟狐子狐孙前往鹿台夜宴,比干也黄飞虎发现端倪,趁着狐狸们醉酒而回,悄悄跟上,一把火烧了轩辕坟洞窟,直把妲己弄得断子绝孙,彻底得罪了妲己。
然后,比干王叔就被妲己陷害,纣王亲索七巧玲珑心,导致比干身死,殷商又去一重臣。
纣王二十一年正月,黄飞虎的妻子贾氏入宫朝贺,被苏妲己陷害,坠于摘星楼,西宫黄妃也因为大骂纣王而被掷下摘星楼而死,黄飞虎闻讯,在部将周纪激将之下叛乱,在午门外与纣王大战了一场,率军出朝歌而去,往来投奔西岐。
奇计没有和黄飞虎打过交道,只有颔首之交,最多当年是被龙环测试入了闻仲军中,随征北海,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尽管不是张奎守卫渑池,但能从一介小卒杀到一国之主,显然不是善茬,黄飞虎不知道奇计有何本事,因此过了孟津之后,绕过渑池向西岐进发。
因为他知道,渑池至少有五万大军,就算陕州侯张垣没有什么本事,也能压死他这千余人。
奇计没去管黄飞虎的叛逃的事,不闹到他跟前就行了。若是西岐没有了这些强将充实力量,未必能应付得了殷商一路又一路的征伐。
黄飞虎叛逃,闻仲也该回来了。
果然没两天,闻仲就带着三千大军赶到渑池。
心忧朝歌,闻仲火速灭了平灵王,先一步带着亲军返回,刚好遇上黄飞虎叛乱离开。
闻仲回来,也就意味着张奎激将返回,奇计很是高兴,他的好日子终于要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