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魏草创阶段,各种事情可能都会比较繁琐。实在不是他干的。
虽然晁能也知道,曹禅是不会让他累着,可定是挂着三公之位,做清闲,体面的工作。重活杂活都会交给下边的人干。
但这不是他的风格,在其位,谋其政。这才是晁能。
因此,晁能摇了摇头,轻声道:“魏既建,事必多而杂。三公重要,不适合老夫。”说着,晁能发现这话似乎有不帮侄儿的意思。当下,又补了一句道:“你岳父身为外戚,属权贵,可帮你稳定局势。”
外戚的身份,并不一定就是信任。在汉代,外戚是与皇室一样,被宗正管理着。在显贵上,除皇室无人能及。
因此,汉代皇帝多用外戚,作为一种震慑力。震慑朝臣,震慑诸侯王。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曹禅建魏,王遂又是老奸巨猾。为三公,实在是太恰当不过了。
本来把,曹禅在路上的时候,想的就是让晁能入魏为司空,以及王遂调入魏都为司徒,这二人与他关系匪浅,其他才能平平,但是老奸巨猾,事事都明白。处理可能出现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曹禅不能亲自出面的一些事,都是绝佳人选。
但是看到晁能苍老,曹禅心下也绝了晁能为他办事的心,但也想请这位伯父进入魏都,只做一个清闲体面的司徒。
但是这个老人拒绝,断然拒绝。曹禅看的出来,这个老人是看透了他的心思。
“侄儿我准备了一个千户侯的爵位,封邑就在陪县,还望伯父不要拒绝。”曹禅叹息了一声,退而求其次,为这位伯父准备一个千户侯的显赫身份。
其实,晁能当年举河内投奔他是有功的,尤其那个时候曹禅并无现在这份显赫,与中山国,甄氏举中山来降不可同日而语。
因献城有功,中山甄权封列侯,食邑三百户。
但是即使再怎么不同,也只是献上一郡之地。眼前这位伯父顶多能封个六七百户。封千户还得曹禅开后门。
算是任人唯亲吧。
不过,又怎么样。这个世界上,不帮自己亲近人的,还真是很少。
千户侯在列侯之中,也算是处在上游了。晁能心下知道这是侄儿最后的一点心意,没有拒绝,叹着气,点了点头,道:“侄儿心意,老夫愧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