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侯府,大堂内。荀辉,荀彧一身素白,跪坐在荀爽棺椁旁边。礼官正在主持事宜。
棺椁内,荀爽静静的躺在那里,虽然闭目,但在一身华贵侯服衬托下,整个人气势犹在。
曹禅也是一身素白,站在棺椁旁。看着静静的躺着的荀爽,脑中不断的闪现出当日相视,认亲的一幕幕。
最终,还是一个道理。
无荀爽,就无今日之曹禅。无荀爽,他曹禅必还是草根。而这个老人,不求其他,只求能看他走的远些。看着他走的远些。
曹禅想起昔日荀爽的话,若取河套,立为别州。功在千古。
“魂而有灵,望师公慢走,待孙儿收复了河套,立下别州。希望那时,师公还在,能听见。”曹禅扶着荀爽的棺椁,狠狠的捏着棺椁,手上青筋暴起,却犹不自觉。喃喃道。
此时,礼官宣读完毕。问曹禅道:“请大将军盖棺定论。”
盖棺定论。就是一个人,死后的总结。其中要定的,包括谥号,以及功过是非。荀爽一声漂泊,功多于过。礼官已经整理完毕,送给了曹禅观看,曹禅看后。准了。
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谥号。
谥号就是一个人,生前最大功的定论,有善谥,平谥。以及恶谥。
“文吧。平阳文侯。”曹禅道。荀爽一生最大成就其实就是文,年轻时,有颍川八龙,慈明无双的赞言。
今日寿终正寝,谥号为文。也是中正。
文,算是上好的字眼了。但礼官却不意外,以荀爽的功业来论,就够得上这个字。再加上曹禅的权势,荀爽配这个字,实在是理所当然。
“命平阳文侯世子荀辉嗣任平阳侯,选平阳文侯之孙荀烨为关内侯。选平阳文侯之孙荀费为关内侯。选平阳文侯之侄荀彧为关内侯。选平阳文侯之侄孙荀攸为关内侯。”曹禅一口气脱出的话,却让礼官浑身震动。剧烈的震动。
金口一开,即是五侯。一门五侯,何等容重。
礼官不知,曹禅只是想要让世人不忘荀氏而已。一门五侯。只要他曹禅在世一日,荀氏一门必定荣宠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