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的问题,恐怕也只有一件了。
曹禅一手指天,随后指地。道:“天知,地知。”
两人一问一答,当然是在问颍川侯被刺一案。荀爽没有正面问话。曹禅也并没有正面回答。但是两人却是心中有数。
“好。胆大包天不输给你父亲。偏偏还谨慎异常连在老夫面前也不愿意正面承认,没枉费了老夫连夜去救你。”荀爽爽朗大笑道。
荀爽看着曹禅心中再次赞叹,先不论才学,单论这份心机有手段。眼前这孙儿也是当世后起之辈中的一个翘楚了。
心中赞叹,荀爽也有意栽培曹禅。
当年曹缎是荀爽心中一个痛,今日见曹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心中也有点弥补的意思。
顿了顿,荀爽沉声问道:“老夫要出仕为官,你以为如何?”
曹禅当然知道荀爽要出仕为官,在不久的将来甚至是位列三公,望高权重。
但这也是结果而已,荀爽这么问似乎是带着点为什么要去做官,要怎么做官的意思。
请他出谋划策?曹禅有些惊讶,要出谋划策荀攸等人比他合适许多。不过可能也是一种考验,试探吧。
心中想着,曹禅沉吟了片刻反问道:“那要看师公对汉室如何看待了。”
“好。”荀爽赞了一声,笑道;“老夫年已经五十余。即使出仕为官其实也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经历党锢之祸,漂泊数十年、老夫对这个大汉朝重臣之位也没多少贪婪之心,只是这些年祸乱不断,老夫预感真正的大动乱将至,因此想要乘着还活着为宗族后人铺路而已。”
党锢之祸。曹禅知道那是大汉朝的两次政变,都是士大夫支持外戚与宦官对抗的政治斗争,一样都是士大夫惨败。
听荀爽的意思,他对大汉朝并没有多少留恋,也预见到了时局的动荡。大汉朝风雨飘摇。出仕为官不求揽权只为了能给后人做些什么。
曹禅不由佩服,经历过政治斗争,政治迫害,甚至为了避难远在水上避祸十年的老人,他的目光是如此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