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目光透过玉冕流毓,问道:“诸卿可有他议?”
马悍双目落定钟繇脸上,笑意淡淡:“钟御史可有别议?”
马悍这话语带挑衅,既然钟繇是反对最激烈的一个,就从他这里下刀。
出乎意料,钟繇面色平静,道:“杨太尉之言,不失老成持重之策,繇无异议。”
没有预料中的激辩,先礼后兵,议案通过。
奇了,顺利,太顺利了。马悍讶然,难道真是二州大礼太重,天子与朝臣投挑报李,还是自己出马,一个顶仨的缘故?
……
骠骑将军府中,荀攸落坐后第一句话就问:“攸敢问将军,挥师入河内,当如何撤出?”荀攸压根没提遣使之事,显然他不认为仅凭朝廷的调解,就能让曹操撤兵。
撤出?马悍怔了怔,拧紧眉头,说实在的,他还真没想过撤出的问题。而且倘若拿下河内,于情于理,于声望于形势,他都不可能撤出。马悍身兼司隶校尉,河内正是其辖地,收回尚且兼晚,又怎会入手而弃?倘若击退曹军便退出,必令朝臣质疑他的能力,对他的声望必然有损,最要紧的是,河内对雒阳的安全太重要了,一旦拿下,根本不可能放手。
荀攸一望马悍的神情,便知他只想过进,未想过出,直视马悍,一字一顿:“如此,将军就要做好与河北袁氏对决的准备。”
一语惊醒,马悍悚然,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误,忽视了河内的特殊位置及其功能。
河内郡,本是袁绍与河南群雄的一个军事缓冲地带。正是有了这个缓冲点,后顾无忧,袁绍才放心将兵力集中于北面,与公孙瓒对峙数年。眼下公孙瓒覆灭,北方已无足以威胁袁氏的军事力量(辽东兵力仅能自保),袁绍正将大军南移,任何稍有点眼力见的人,都能看出袁绍下一步必定要出击河南。在这当口,若有一股极具威胁的外来力量攻入河内,无论是马悍还是曹操,都必然遭到袁氏强烈反弹。
如此一来,袁绍欲取河南,必先取河内,以解决腹背之患。可以说,河内郡,是袁绍锅里的肉,无论他夹或不夹,总之轮不到别人伸筷。
其实河内所牵涉的利害关系,马悍也并非完全不知,但是……怎么说呢,应该是近段时间,一切都太顺利了:龙狼成军,南阳收将,下邳破曹,徐、豫入手……几乎只要是想,他就去做,只要去做,就会成功。长久的顺利,长期的成就,令马悍自信心膨胀。尤其是在重创了他心目中三国第一大boss曹操之后,马悍已隐隐有种不将天下群雄放在眼里的心态。而他身边的武将卫士,更视其为新一代战神,其旌旆所指,赴汤蹈火亦无所惧,根本无人质疑其决策。而能质疑他的两位谋主,偏偏又不在……
荀攸两句话,看似简简单单,却不啻于当头棒喝,将马悍打醒过来。
是啊,别被“历史”引入思维歧途,眼下三国第一大boss并不是曹操,而是袁绍。打败建安二年的曹操,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本事,真正的三国巨无霸,是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