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

大唐酒徒[校对版] 格鱼 1524 字 2022-10-20

历史的轨迹果然有了某种“回流”的迹象。在上元节来临之前,安禄山被李隆基任命为范阳节度副使,免去了他前番的剑南道节度副使的职务。而章仇兼琼,也被免去了剑南道节度使的职务,即刻回京接替张九龄。与其同时,李隆基还任命金州刺史郑拢为剑南道节度使。

如此一来,大唐朝廷的权力结构表面上看去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李林甫一系,章仇兼琼一系,以郑拢和崔涣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一系。但实际上,李林甫也好,章仇兼琼也罢,都可以归入一系,因为一个人的存在——萧睿。

而正因如此,大唐皇子的夺嫡之争就变得形势更加复杂化:盛王后来居上,隐隐有压过庆王和寿王之态势;但庆王经营多年根深蒂固,想必也不会那么容易放弃;而李瑁虽然看似已经没有了参与竞争的实力,但却也不会放弃,结果难料。

或许正因如此,作为这场权力游戏的设局者,大唐皇帝李隆基这才不计成本地开始大量扶植世家大族,以希望长期受到李林甫打压的世家一系能够重新崛起,对李林甫的强权重新展开制衡,同时也为李瑁“起死回生”奠定了某种基础。

李隆基的这种近乎疯狂一般的权力游戏,让萧睿感到异样的憎恶和愤懑。因为这样,只是满足了皇帝一个人的权力欲望,但无论是对于大唐百姓和大唐天下,都不会是一件好事。

他在玩火,搞不好要玩火自焚。萧睿在心里默默地腹诽李隆基。

※※※

距离开元二十四年的上元节还有两日。对于长安的百姓来说,这今年的上元节与往年没有什么不同,照样是花灯照看、歌舞照跳、酒宴照饮;但对于大唐朝廷来说,今年的上元节却有着别样的意义,大唐朝廷要在上元节的第二日,举行盛大的上元四夷宴,招待那些赶到长安来朝拜天可汗的四方蛮夷的使者甚至是王者。譬如什么西域诸国,新罗,南诏,等等。

连日以来,长安城数十个城门洞开,鸿胪寺的官员们频繁地出入于城里城外,引着一队队异族使臣队伍进入长安的驿馆。

同时,宫里还流传出这样一个消息:说是在上元节四夷宴上,李隆基将会让某一皇子代替自己,赐宴蛮夷使臣。这意味着什么?对于政治敏感性极强的大唐臣民们来说,这意味着储君的人选,还意味着代替大唐天可汗宣化四夷的无上荣耀。

这消息不知是真是假,也不知道是怎么就传出来的。萧睿甚至是觉得,这又是李隆基暗中捣的鬼。或许,正是为了“验证”这则传言,李隆基旋即又下诏,让各皇子、诸公主在上元节头夜的宴会上“献礼”助兴。

或许,这不过是李隆基的一时兴起。

但即便是这种虚无缥缈的跟稻草一样无力的“机会”,也极大地调动起了皇子公主们的热情。当然,于多数皇子公主而言,这不过是讨皇帝开心为自己谋取更大富贵荣华的渠道;但对于庆王李琮、寿王李瑁,以及心思越来越重的少年李琦来说,却是一种向上攀登的机会,他们不能也不愿意放过。

见李琦在府里缠了自己一天,就连李宜也在他的“说服”下倾向了他的一边,萧睿不禁苦笑,心道:你们这些做子女的,怎么还不如我这个外人了解你们的父皇?如果李隆基会这么轻易地就放权立储君,现在的三王夺嫡局面又怎么会形成?

“子长,你还是帮帮琦弟吧,让他出出彩头,我们脸上也有光彩不是?”李宜轻轻道。

李琦在一旁期待地看着萧睿,见他一幅无所谓的架势,不由气苦道,“姐夫你不帮我,你还帮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