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在那里的萧睿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稳坐钓鱼台的老扒灰皇帝,心里也渐渐明白了过来。古今居上位者一向爱慕虚荣好大喜功,就算是这缔造开元盛世的大唐玄宗皇帝也不能例外。自打见了这萧睿,试出他才学过人又性情淡定颇有古贤之风,李隆基便有了这个古怪的念头。
当然,对于这位目前还算是英明神武的大唐皇帝而言,他准备收萧睿为所谓的“弟子”,也不单纯是往自己脸上添金以及爱才的心思,还有一种作为帝王的考量。见李隆基这抹虚伪的笑容挂起,玉真明白,萧睿的仕途几无任何悬念了——作为一个善于操纵权力和深谙制衡之道的皇帝,李隆基现在又准备在朝中扶植自己的嫡系臣子,以此来对权臣们形成威慑和制约。
当年的王维,就曾经是李隆基物色的人选。可惜,王维对权术争斗毫无兴趣,也毫无“天分”,虽然才高八斗名士风流,但政治智商却极低,根本就无法完成李隆基的“任务”,李隆基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否则,王维时至今日早就位极人臣了。
今日,李隆基又看中了萧睿。他隐隐觉得,眼前这少年远远不是王维那种酸腐的名士所能比。别的不用说,但是这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稳重淡定从容,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萧睿,皇上如此恩宠,你还不赶紧行礼拜师?”玉真长袖挥舞,低低嗔道。
萧睿深深吸了一口气,还未站起的身子又再次跪拜了下去,“学生萧睿拜见皇上。”
李隆基哈哈大笑起来,居然起身缓缓走了下去,微笑着将萧睿扶了起来,“好,朕就破例教一个学生,列位爱卿,朕今日不是以天子之身份、而是以先生之身份收萧睿为徒,尔等当可为朕师生二人做个见证。”
第118章 上元风流之灯会
秋风裹夹着落叶,在阴沉沉的长安的天空上飘然纷飞。新晋的天子门生萧睿默然骑在一匹极其神骏的银白马驹上,腰间悬挂着李隆基新赐的可以让他自由出入深宫的金牌,缓缓前行。此刻,萧睿恍然如梦,无法左右命运的无力感又再次浮起,他向天望去,只觉天太高太远,仿佛距离自己数千万年。
身边纷纷舞舞的落叶,马如龙人如龙,一片树叶从他的头顶上飞走,又不知落于何处。
虽然还是白身,但已经真正鱼跃龙门,不仅成了名冠大唐的才子酒徒,还成为了古往今来第一位的、没有官爵的天子门生,这等境遇在别人看来不亚于一步登天,但萧睿却感到一片淡然。
李隆基虽然准他时时可进宫拜谒,但萧睿其实非奉召不可去、不能去。作为一个比唐人多拥有一千多年思想记忆、透过了历史烟尘的穿越者,萧睿岂能不明白这点“眉眼高低”。倘若自己恃宠而骄,在长安城里打着李隆基的招牌四处招摇,不仅自己的仕途前途无望,就是这天子门生的金牌,人家一句话便可以收回去。
萧睿的这一点,更加让李隆基赞许。口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在繁忙的国事之余,还召见了他两次,除了与他谈些诗文之外,还嘱咐萧睿将他的一些“语录”整理添加到《菜根谭记》里去,并建议将《菜根谭记》改名为“开元时录”。萧睿焉能不明白李隆基的心思,旋即将重新更名、整理好的《开元时录》在第二次被召见的时候献了上去。
李隆基大喜,当即传旨,将《开元时录》以朝廷的名义印发数千册,发放到前来长安准备参加明年春闱的士子们手中。当长安士子们人手拿到一册联合署名为“明宫居士、萧睿合著”的《开元时录》之后,无不焚香对天祷告,恭祝吾皇万岁万万岁,山呼陛下恩典不止。
明宫居士便是李隆基的别号,这天下士子早在官方赐书的时候就得到了某种暗示。听说当今声名鹊起的才子酒徒萧睿还是皇上的学生,众士子在艳羡之余,更加蜂拥地找到萧睿门上,投门路的、谋求指点请教的,不一而足。
萧睿实在是不厌其烦,索性离家“逃”到烟罗谷中的琼林山庄去了。在山庄内住下,继续攻读起那些经史子集来。当然,偶尔也被玉真拖出来一同欣赏一下她新排的歌舞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