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杨括和酒工们并没有注意一个细节:二次发酵之前的蒸煮时间特别的长,可以说是五粮玉液原料蒸煮的两倍。而且,萧睿吩咐酒工将炉火烧得格外旺,蒸锅里的原料几乎被蒸煮成了一锅烂泥。
接下来是十天的深度发酵。在杨括眼里,萧睿的举动越来越荒诞,他竟然让人在地面上挖了一个大坑,然后将用来发酵的瓮密封好后深埋其中。
对于萧睿来说,酿制这等粗制滥造毫无酒品可言的廉价烈酒,成功率可以说是百分之一百,毫无悬念。十天的时间过去了,挖出深埋的酒瓮,就开始了蒸馏。与五粮玉液蒸馏所用的文火不同,此番萧睿安排酒工采用了烈火,熊熊的火势燃起,蒸馏锅中发出近乎雷鸣一般的开锅声响,一股子浓烈得微微有些呛鼻子的酒气冲天而起,弥漫在整个酒坊院中。
乳白色的明显有些浑浊的酒液,酒气炽烈让人闻之掩鼻,杨括目瞪口呆,地小心翼翼地品了一口,脸瞬间涨得通红,连连摇头:“子长,这是何等之酒哦,吞下腹中犹如烈火焚烧,火辣辣地痛。”
“味极浓烈,入口如烧红之刀刃,吞入腹中犹如滚烫之火焰。”萧睿得意地哈哈大笑,“括兄,就叫它烧刀子吧。你去找那吐蕃人来,日后酒徒酒坊就专门卖烧刀子给吐蕃人。至于价格吗,不需要太高。”
萧睿心里暗笑,“成本太低,酿制粗糙,也就只有胡人不嫌弃吧。价钱当然不能太高,价钱太高,一般的吐蕃人也喝不起——也算是薄利多销吧,先给吐蕃人一点甜头。”
第091章 喜宴之上
萧睿搞出“烧刀子”本是一个偶然。这种在萧睿看来根本不入流的酒品,与前世辽东一带的地方名酒烧刀子当然不能相提并论。果然不出萧睿的意料,吐蕃人更加喜欢入口犹如烈火焚身一般的烧刀子,而且,烧刀子价格便宜,一坛才卖100钱,吐蕃客商朗然嘉措当即就订购了1000坛,只等拿到货便要运回吐蕃去销售。
还不仅是吐蕃,就在吐蕃客商朗然嘉措的有意无意地宣传下,几个来自西域的胡人以及更远的大食人也对烧刀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从酒徒酒坊买的一坛回来一品尝,个个高呼过瘾,也纷纷向酒徒酒坊付了定金,下了订单。
杨括不可思议地望着案桌上摆着的一摞“订单”,半天没有说出话来。他没有想到,这种“滥酒”竟然这般受胡人的欢迎——短短几天的功夫,天哪,居然有了数千坛的订购数量!
……
……
杨母和三姐儿居住的宅院里,一大早就摆下了数桌丰盛的宴席。杨母要收杨括为养子,杨家所有在益州的族人全部都来道喜祝贺。
萧睿还是那一身青衫,神色淡然地牵着少女玉环的手从门外走了进来。少女为了参加今天杨母收养杨括的喜宴,特意穿了一袭华丽的丝缎孺裙,娇艳的脸上薄施脂粉,还在脖颈上戴上了一条绚丽耀眼的珍珠项链,整个人看上去大方端庄,明艳不可方物。刚跟萧睿走进院中,就引起杨家族人们的一片赞叹声。
萧睿如今可是杨家的大贵人,这些杨家的族人们多在酒徒酒坊里做事,对这个既是亲戚又是幕后大老板的少年郎,敬意中未免含有几分畏惧。少女与自己的亲属们寒暄着,突然看见一个衣衫破旧蓬头垢面的妇人,牵着两个女童,身后还跟着一个10岁左右的男童,畏畏缩缩地站在门口向这边张望着。
见是杨钊的妻子,少女心中暗叹,扬手招呼道,“孙氏嫂嫂,请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