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大同边军派人回转,张大将军还有书信在他手里,需要转交给晋国公亲阅。
蒙古人来使觐见,在这年关之际,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不过赵石在看完张锋聚的来信之后,却已经觉得,时机渐渐成熟了。
蒙古人此来,无非是想要窥探大秦虚实,想要在中原战乱中,分得一杯羹罢了。
至于蒙古使节提出的,想要和大秦结盟,互易,遣返合撒尔,不得庇护篾儿乞人等等,不过是蒙古人的漫天要价。
嗯,也许,蒙古人接收了些金国降人,听信了他们的一些话语,认为汉人朝廷都软弱不堪,只要口头上足够的强硬,便能得到他们在战场上不能得到的东西也说不准。
在蒙古人的事情上,他之前已经说的足够多,其实不必要再开口说什么了。
但想来宫中还要召见,因为草原诸事,大多为他一手操办,想要一言不发,也不太容易……
还说什么呢?
说蒙古人野心勃勃,跟女真人一样?或者说辽东汉家百姓如何如何?
没必要,太没必要了……
这些事情,大秦上下,又有哪个不明白呢?
就像当年女真代契丹而起的时候,后周君臣难道都不明白,和女真签订盟约,共同攻打契丹人,是多么不靠谱的一件事吗?
但事情摆在那里,选择面对强大的辽国还是选择将来要面对崛起中的女真人,选择很少,也很简单,不是吗?
像现在的大秦,平定中原的战事如火如荼,朝臣们是不会允许节外生枝的,至于辽东的汉人过的如何,别说朝堂上的帝王臣子们,便是他赵石,也不会升起多余的怜悯之心。
这就是所谓的大义,合用的时候,拿来口头上说说,不合用的时候,高高挂起,谁又会去理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