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感觉也确实没错,皇帝陛下的不满,几乎就挂在了脸上,而皇帝陛下最终的评语,也证实了这一点。
“不知世事,不通庶务,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百姓何辜,将在尔等治下为生?文章做的再好,朕要尔等何用,难道朕之身边,还少了词臣不成?”
一语之加,这些读书人的前程便也毁的分外彻底了。
之后,赵石等人,很快也离开了文瑞殿。
不久,长安满城风雨。
科举乃国家论才大典,所有大秦的读书人,都盯着呢,它也毫无疑问,乃大秦统治中最基本,也最核心的那个支撑点。
要想改之,做再多也不嫌过。
很快,长安之中流言四起,士子们在酒楼茶肆中出没,文会也多了起来,谈论的都是今科大考的前前后后。
群议汹汹之势渐起,但焦点之处,还在为今科考中之士子鸣不平,还没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地步。
朝廷对今科士子的处置,也还没下来。
但风波已在酝酿,世家大族,皆在约束子弟,战战兢兢,等待风浪的到来。
这个时候其实还算平静,但京军各部,以及长安府衙等,都已严阵以待。
七月初九,皇帝陛下下诏中书,命令中书众臣,议科举之制。
最先倒霉的不用问了,正是今科几位考官,官儿不算大,却首当其冲,以渎职之罪罢官夺职,贬为庶民。
接着,翰林院受到了申饬,国子监也被牵及,之后就是各级府学县学的主官,大多受到朝廷斥责,降级的降级,罚俸的罚俸。
也就是说,大秦的学官儿们,差不多都受到了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