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如今所做,乃为社稷故,为天下故,此时爱卿不能鼎力相助,更待何时?爱卿可还记得,当年在这乾元殿内,你我君臣曾共勉曰,能同心协力,建下一个大大的基业,如今路途已半,艰难之处,不让于前,爱卿却存畏首畏尾之心,何也?”
赵石扬了扬眉头,心道,你说的再是冠冕堂皇,却也别指望咱纳头便拜,君臣同心不假,但若什么事都往老子头上压一压,你当老子是低头耕田的老牛不成?
就拿这事来说吧,做好了,是皇帝陛下英明,中书大臣们贤良,别说他赵石得不着什么好处,和枢密院都没多少干系。
一旦坏了事儿,瞧着吧,能有几个文臣站出来担着的?还得是他赵石和枢密院,兵部的这些人给擦屁股。
留下骂名也就随他去了,但大家都有家有业,儿女成群,等百年之后,说不定就要祸及子孙,到时候,又找谁说理去?
心里这般想着,嘴上却断不会这样说。
“微臣只想出京散心,到没想到这一节,惭愧啊惭愧,陛下放心,过后臣便寻周大人商量一下,多做一些布置,只是……陛下的完全之策,是不是也跟微臣说说,也好让微臣做到心里有数不是?”
第1590章 开端
大秦成武八年六月末,这一年的大考如期举行。
秦人科举之制,已经算是很完善了。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和后周南唐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来三年一次的大考,因疆域,朝政,人事等等原因,显得有些混乱,尤其是景兴末年到成武一朝的一段时间内,并无法保证能定期举行。
而且,恩科开的很是频繁,这对大秦的读书人来说,利弊皆有,不用赘述。
这种混乱表现出来,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春闱和秋闱,两个对读书人最重要的晋身大考,多在夏秋之交举行,日期上并不能做到名副其实。
像今年春闱,便延期到了夏末,和官员入京述职的日子差不多重合在了一起……
这让今年的长安城非常的热闹,不过却也忙坏了各个属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