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西北的李驰勋,郭猛也都老了,河东的精兵强将也该分一分了。
之前留他们在那里,一来是稳固大同地方,二来,威慑草原诸部,三来,也有趁机窥伺辽东河北的意思。
但现在看来,蒙古人南下,有在辽东立国的意思,声势好像还不小,已经跟着胡人提出的,汉人耕地,胡人牧马放羊的思路狂奔而去了。
但无论是人口,还是蒙古人和汉人间的矛盾的问题,就算那位成吉思汗再是雄才大略,刚刚离开原始社会的他们,怎么才能解决这样一个难题?
他们之后的做法,赵石都替他们想好了,继续南下,掳掠人口,然后,设立简单的官职,来管理他们初生而又充满了战乱和起义的乱糟糟的国家。
这样的一个国家会持久存在下去吗?当然不会,这样一来,延长它生命的,只剩下了一条路,继续征战,扩大疆域,用刀枪和鲜血来维持它的统治。
这个时候,赵石其实已经隐约的明白,另一个时空中的蒙古帝国,为何建立了那么多的汗国了。
那已经不能用帝国初生之后的惯性来形容,更不是某个人或某一群人的野心在作祟。
而是越来越庞大的蒙古帝国需要战争,用不间断的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盾,用无数的胜利,来掩盖帝国的混乱和虚弱,用更多的外来人口来弥补他们大肆杀戮造成的后果。
再等等,这头猛兽已经开始步履蹒跚,当他们锋利的牙齿开始陆续崩断的时候,就是给它致命一击的时候了。
酒越喝越多,神智却越来越是清醒。
从家事,来到朝廷人事任免,从人事任免又来到军事变革,从军事变革,又来到天下大势。
这样的发散性思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还是那句老话,屁股决定脑袋,能看的多远,决定因素是你能站的多高。
就像现在,在安静的洛水之畔,一个人的思维,便涵盖了千山万水,他在这里的决定,在之后也定然会影响到千千万万人的命运,甚至于,一国之兴亡,一族之生死,好像全在他一念之间。
不过,像他这样的人,想要安静的在家陪伴妻儿老娘,又怎么可能呢?
赵石终于呆的有点无趣,想要回到帐篷里,看看琴其海是不是还睡着的时候,一条人影出现在篝火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