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1309 字 2022-10-20

但令皇帝陛下失望的是,内衙经过连番清洗,行事不但莽撞,而且还什么都没查出来,在查找线索,审问囚徒上还不如那些刑部的捕快。

这个时候,也让皇帝陛下有了罢内衙而行正道的心思。

不过,经这么一折腾,皇后娘娘也伤了心,这些时日都在“病”着,皇帝陛下有心安慰,但朝中大事都在等着,一直耽搁至今。

如今西北诸事大体已定,科场案余波未平,但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而且,在皇帝陛下看来,朝臣的忧虑有着道理,但却有些过头了,皇帝陛下野心勃勃,早有鼎革科举之心。

他曾为太子,在六部轮转,在他看来,以他储位之尊,在处置朝廷诸事上,还要战战兢兢,学上好多年,才勉强维持住太子的位子。

那些读书人有什么,凭着一篇一篇的文章,就能晋身为官,他们能懂什么政务,就算是前些时日,在大殿上见过的那个状元郎,当他问起大秦律法的时候,也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道理来。

当了官的这些读书人,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这让皇帝陛下对科举之制,感到了失望。

天下英才,入我瓮中,这天下英才,就是这么一些读书习字写文章,其他一切尽皆不理的人吗?

当然,自小便入皇家宗学,又有那许多名师教导的皇帝陛下很明白,读书人习的是儒家圣人之道,而圣人所言,忠君爱民者也……

用这些读书人的好处显而易见,用的其实便是他们的忠心,这对于皇家来说,是好的,而读书人的操守和德行,也能让人放心。

但志在天下的大秦成武皇帝陛下并不满意,有些人读书再多,也是废物,就像那个周清,号称大儒,还差点做自己的老师,却是引出了科举案,足见其愚蠢。

不过,话说回来了,即便成武皇帝陛下有这个心思,也觉得无从下手,更不敢轻易下手……

要知道,自汉时儒术独尊,再到隋唐开科取士,唐末战乱,儒家略有消退,但汉人学儒,已经深入人心,一直到现在,更是大行各国,连金人和党项人,都要在儒学上下工夫,好保证自己的统治。

可以说,一千多年来,儒学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想要动其根基,非常的困难,一旦动了,会激起漫天风波,很可能要受灭顶之灾,连皇帝也不能免。

但皇帝陛下想的很长远,如今还只是蜀人,将来大秦囊括四海,那个时候,儒学更加兴盛的中原士子,以及南人士子加入进来,还要发生多少次科举案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