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许多军中将领已经开始在担心,一旦冬天来临之际,大军困于灵州城下,该怎么办?
不过在屡次军议之时,却少有人提及心中隐忧,这无疑是对大将军赵石于军中威望的最好诠释。
换句话说,大将军赵石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已经为大秦打下了偌大的疆土,其人之功绩,在军中无人可及,所以,许多人都在想,大将军肯定是心中已有成算,行军再慢,也是不怕的了。
按照这个思路猜下去,可就有太多的猜想诞生了,比如说,西夏有权贵愿为内应,说不定到了灵州城下,不动一兵一卒,便能下了灵州城也说不定。
又比如说,大军陷韦州之后,轻装急袭,不定也能打西夏贼一个措手不及。
等等,可能太多了,根本就想不完,而大将军既然讳莫如深,也就没人愿意就此事在军议之上触大将军的霉头……
当然,有的家伙也在心里腹诽,大将军赵柱国领兵作战,颇有前秦白起之势,所过之处,皆都血流成河,而其人最早也是出身西军,曾运粮往庆阳府,与西夏人见过阵仗。
说不准,就是又犯了杀性,想要屠尽西夏军民,不然的话,让大军四处围猎,又是为了哪般?
当然,这样的恶意猜测,谁又有那个胆子说出口?不然的话,非议大军主帅已是死罪,更何况非议的是大将军赵石?自然,也就没那个脑子不够数的,胆敢将这等言语宣之于口了……
实际上,比起当年三十余万大军伐夏,中路大军行军速度虽算不上有多快,但却一直安安稳稳,没有西夏人屡屡骚扰,粮道更是安然无忧,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要知道,当年中路大军,去到灵州城下时,已然临近冬季。
又在灵州城下等待右路大军汇合,直到冬天来临,冻饿之下,这才为西夏人所破,所以,相比当年而言,如今的中路大军单纯以进军速度而言,已经算是快了不少。
不过,这么一来,可也把一些渴望沙场建功的军中将领憋闷坏了,比如说前锋李驰勋所部,猛虎武胜军悍将陆相……
作为大军先锋的先锋,所部一千二百二余骑,皆为骑兵,除了哨探道路之外,还有为大军先锋所部扫平碍难的职责。
这一路行来,不论村寨城池,不是望风而逃就是跪地请降,并没有见过一次真正的阵仗,而像萧关那样的地方,又非是他们能够顷刻取下,实在让人郁闷不已。
……
隆隆的马蹄声震动着大地,戈壁滩上烟尘四起,一队队骑军彪悍的身影在烟尘中隐约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