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晚间,在吐蕃大军中最宽敞的那间金顶帐篷之中,如今差不多已经被低地高地各部共尊为太阳之子的归义王李匪,却惬意的坐在那里,脸上依旧带着大咧咧的笑容,不时发出豪爽的笑声。
大口的灌着随军运到这里的蜀中美酒,一边撕扯着手中油腻的烤羊腿,一边毫无顾忌的嘲笑着,坐在帐篷内的部落首领们。
被他说到名字的部落首领,一个个脸色发红,但却并无怒意,只是连连讨饶,有的人,本来一脸沮丧,但这时听到自己名字,却不怒反喜,一脸荣幸模样,笑着给李匪敬酒。
这样的情形,看上去有些诡异,但只要是个低地部族首领,便都知道,在这位尊贵的太阳之子,低地的王者面前挨骂的,只能是那些他最看重,最亲近的人。
这位大人很少称赞于人,而当他真正恼怒的时候,却只会拿钢刀来说话了,当他笑着骂人的时候,却与称赞无异……
第1223章 西凉(二)
李匪麾下的这些将领来历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其中最重要也是他最信任的一部分将领,就是当年随他一起到吐蕃,建下功业的西北马匪们,他的护卫,亲兵,以及归义王府中的各种官职,大部分都在由这样的老兄弟在担任……
这些年过去,这些当年的老兄弟各个都是荣华富贵,成为了人上之人,与李匪本身联结的也越发紧密,几乎可以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年过去,当年追随他来到吐蕃低地的老弟兄,除了战死或者病殁以及年华老去,不堪驱用的之外,其中不少人却也倒在了争权夺利当中。
如今算起来,在他身边这样的老兄弟却是越来越少了,当然,这并不奇怪,大浪淘沙,一群西北马匪,能建下今时今日之基业,所付出的代价自也轻不到哪里去。
实际上,若非归义王李匪自始至终背后都有着大秦的影子,就算李匪再是雄才大略,一断不会有今日之风光,说不定,几年下来,这样一个松散的群体,便已经消失在了不断的内耗以及对外征战当中了。
可同患难,而不可同富贵,说的其实正是这些草莽英雄。
而随着许多西北匪帮来到吐蕃低地投靠声势日盛的匪四爷,新旧交替之间,产生的矛盾和隔阂,自不待言。
在这样的事情之上,李匪处置的分外干脆,也都是按照江湖规矩来的,亲疏远近,分的极为明白,时日长了,手下人等也就明白了过来,内斗渐消,换句话说,吐蕃低地的统治架构也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确立了起来,并不稳定,也显得很是粗犷,但一些规矩却已经定了下来。
有了基本的规则,然后就是优胜劣汰,近些年,归义王李匪麾下,也渐渐开始涌现出一些有着才干的人物,当然,其中像从拜火神教中脱离出来的方半儒等人以及陆续来到吐蕃低地,出身西北镇军的一些军官将领在其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