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显而易见,在胡汉之防这样的大义面前,所谓忠君或是各为其主这样的遮掩就并不足够了,可以说,流芳千古是文官们最向往的,遗臭万年却是文官们最恐惧的,而两个极端,达到哪个都不很容易,当然,相比较而言,达到后者,好像更轻易些,也许一道圣旨,或是史官大笔轻轻一挥,也就成了,于是,不但给了所有读书人一个奋斗的目标,且还给他们套上了看不见的枷锁,这是古代官员体制最成功的地方,显然后世在这一点上,要逊色的多了。
一旦虑及于此,两位文人中的尖子便有了恍然之感,显然,赵石之前的一点铺垫是很有必要的,大军孤悬在外,用这个法子来凝聚河中人心,不但迅速简洁,而且好处多多,即便是动摇金国之根基,也不是不可能的。
“卑职明日愿为监斩。”年轻的面庞上有血色奔涌,显然,性情再是内敛,年轻人也终归是年轻人,被这一番激的有些不可自制了。
看着年轻的中军虞候,赵石微微摇头,这一番话的效果很是不错,看杜山虎等人的神色便知道,这个时候杀什么人,怎么来杀都已经不重要,其实从这一刻开始,他已经悄然赋予了这支深入敌境的大军一个完全不同的作战意义,非为开疆拓土,而是要驱除鞑虏,恢复汉家河山,而这,也正是他想了很久,才想到的唯一一个迅速稳固河中情势的法子,若非折汇闹了那么一出,也定然不会逼得他另辟蹊径,打定主意先在河中扎稳脚跟,与金人硬抗一下。
“你不合适……”
言犹未尽,那边的孙文通已经站起身来,躬身一礼,“文通愿代大帅行事……”
第0736章 决断(二)
“那就有劳孙司马了。”
赵石点头,在此事上,他考量的比较周全,开始时,本来是想让江游来办,但过后细想,却是有所不妥。
一个呢,这事不就是真为了杀几个人,后面的手段还多着呢,江游年纪轻轻,出事再是稳妥,也失于稚嫩,且不能服众,若是放在猛虎武胜军中,都是年轻人,又有同窗之谊,互相帮衬,还能维持,但放之于别处,怕是就要糟糕……所以,此等关系甚多的大事,托付其人之手,就显得过于轻率了。
再有,此事对己虽说有利,但对于主持之人的名声却是有损,这里面的关节已经说的很清楚,也就不须赘述了,而江游年纪轻轻,在国武监一众人等当中,已算是崭露头角,一旦做了此事,于其将来,却是无益,说到底,他这里还是存了些爱才的心思在里面。
而孙文通却是不同,其人本为蜀中降臣,这些年观其言行,于功名利禄之上,不甚上心,却又能勤谨任事……其人不忘故国,却又深深失望于蜀中君臣之昏聩,连带着,每每说起故蜀,也没一句好话……用赵石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个很矛盾却又特立独行之人,与南十八,陈常寿等人说起这个,便是这两位擅揣人心,也没法把握此人到底是如何想的。
而赵石自己就更猜不到了,在他看来,所有人行事都有个目的,或为功名利禄,或为衣食饱暖,或为爱恨情仇,所以一言一行,只要细细观之,总能找到些痕迹,但在孙文通身上,真的是说不清这位辛苦奔忙,到底是为了个什么?
既然如此,人选其实也就不用找了,除了南十八之外,就数这位合适了,而南十八虽然无意于官场,但对于名声,却还着紧一些,于是乎,也就剩下了一位,难得的是,孙文通心思玲珑剔透,之前一力反对,这时为赵石一番话所动,当即请命,显然是在短短片刻之间,便想通了其中关节,赵石这里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
当然,这事既然要布置,就不可能简简单单只杀上几个人了事。
“南先生,孙司马,大军开拔之后,我便将这解州暂委予二位……再留五千人马,以及六百国武监学军,由江游统带,我给二位先生两月时日,要让河中百姓皆知,女真,契丹,乃我汉家大仇,肆虐北地久矣,占我河山,戮我百姓,凡我汉人,皆与其不共戴天,今我大秦兴师而来,定要叫这两族亡族灭种,战阵之上,其余不论,凡两族之人,当斩尽诛绝,一个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