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可笑,当初设立武学是为了制衡朝廷大将,而如今呢,武学却成了那些将门子弟镀金的所在,更为可笑的是,武学山长折木清更是大秦将门的代表人物,而武学之所以有今日的规模和名气,却和属意创立武学的当今皇上并没太大的关系,却成了折木清的心血所在,这样一笔糊涂帐,要是细算下来,估计便是景帝李玄谨也要哭笑不得的。
按照当初赵石的想法,京师武学将是一个范本,就像是后世的中央军事学院那样的存在,之后再在各州府设立分支,就像是如今的科举制度一般,以保证寒门子弟能进入军中为官,这样的体制一旦确立下来,军人的权力将得到空前的加强,而其中多了这些寒门出身的将领,大秦各大将门想要生存下来,就要适应这样的潮流,不然一定会被压个粉碎。
这样一来,军队的膨胀将不可避免,最后将成长成怎样一个怪物,这么长远的事情,赵石是不会去想的,至于能不能保证大秦千秋万代,赵石压根就没想过这个。
毕竟军队和官场也差不了多少,自古以来便有派系之争,南方人和北方人,学院派和野路子出来的,强硬的鹰派和温和的鸽派等等,想让他们都听上面的,估计比登天还难,一朝一代更迭,军队出了问题并不是其根源所在,而是各个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深奥的问题也不是赵石能想明白的。
不过这些都只是存在于他的脑海之中,如今的情形是武学虽不乏人问津,但朝廷的关注却明显渐渐在减退,可以想见的,等大将军折木清退下来那一刻,估计武学也就会回到原来那种半死不活的境况中去了的。
如今他无事可做,却不如投入到这样一件事情当中去,成败如何,他不知道,不过结果倒是想过的,成则为军中培养一批军官,这是军队必须的东西,至于武学能不能发展成后世那样繁盛的所在,他可没有那么长远的见识,也没有那样的决心,败也没什么大不了,他并没有想着流芳千古,更不会以救世主自居。
说起来,他虽然来自后世,但要的东西和这个时代的人也没什么分别,无非就是四个字,权势富贵而已……
和陈常寿自然不会说及这些心里话,而是淡淡道:“军中的事情你不懂,武学是一定要办的……”
不成想陈常寿沉思了一会儿,眼睛一亮,却是笑道:“还是大人看的远,惜身自愧不如。”
“哦?”赵石有些纳闷他到底明白了什么,难道这人当真有神鬼莫测之机,能看穿别人心中所想?
陈常寿眼睛闪着亮光,来回走了几步,才笑道:“大人这是要考量惜身?如今大秦正值用人之际自不必说,我大秦地处西北百年,枯守一隅之地,只征伐后蜀,便已经倾尽国力,川中平定之日,我大秦遽然扩土倍余。
虽乃大秦历代所未有之丰功伟绩,然这大好之山河,百万之生民,却需多少良才干吏牧守之?
又需军兵几何,良将几何?到时恐怕陛下就会记起武学来了,武学之生员大用当然可期,此时为其师长,异日或有……”
赵石算是听明白了,这位是个典型的实用阴谋论者,什么事情到了他的嘴边,都要转上几个弯子。
就如后世的一些著作,经后人之口,也不知多添了多少引申出来的意思,事虽不同,意思却是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