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被生擒之后,这些年荀攸一直在河北赋闲,平心而论他对袁尚的认识要远远的比荀彧多得多,虽然不曾参与政事,但袁尚的所作所为全都落在了荀攸眼中,也令其深有感触。

特别是同化草塞鲜卑匈奴的政策,不但富国强兵,而且是遗泽后世的百年大计。

所以说,就个人感情来讲,荀攸觉得袁尚算是一个名主,虽然有些事情未免殊为小人,但归根结底他的大局观还是很明确的,而且很有民族气节。

但欣赏归欣赏,荀氏家族对于族中的气节与归根还是很看重的,故而荀攸虽然有归顺袁尚之意,但却不能,直到今日曹氏举族投降,袁尚将他从邺城请到许昌来,荀攸觉得荀氏家族与袁氏似乎随着北方的一统,似是可以走到一起了。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目前担当着家主的荀彧依旧保持着对王氏的绝对忠臣!他对袁尚依旧保持着敌视态度。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也能够理解,荀彧对于皇室一直保持着绝对的忠诚,即使当初被天子利用将他绑出许昌,也不曾改变。

曹植心性纯善,荀彧认为他的存在不会威胁到汉朝的统治,故而一直倾心辅佐。

但袁尚不一样,这个人的心思太黑了,也太卑鄙了,做事的手段不拘一格,且对皇权好似丝毫没有敬畏之心,就两人的根本立场来说,这样的人,荀彧又如何能够归顺于他?

个中关键袁尚不是没有想过,不过想归想,他终究还是想试一试,毕竟诛杀荀彧一族很容易,但袁尚不是好杀的人,而且荀氏家族的支持风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颍川书院一系家族的表率。

一颗士子之心难得,更勿论一族一系了。

袁尚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和颜悦色的笑道:“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了吗?”

荀彧固执的摇了摇头,道:“头可断,血可流,商量这事是绝对没有的。”

“荀令君,同样是一方之主,官家之后,你能辅佐曹植,为何就不能辅佐于我?”

荀彧脸色刚正,大气凌然的说了一句。

“因为你人品不行。”

袁尚闻言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调节自己胸腔内的呼吸,努力压下心中蹭蹭窜起的愤怒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