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宅院内静谧异常,但却透着诡异,仿佛是在沉默中酝酿着最磅礴的暴雨。
跨步进了院落的时候,伏完便已然发现在院落的一角,坐着一个身着褚色袍衫的青年,他面容刚毅,背着双手,抬头仰望当空的皓月。
当然,若是仔细去看他眼中的眸色,却不难发现,这人眼中有着一股与他年纪绝对不相符合的忧郁与沧桑,仿佛看透了世间情怀,品尽了人生百味。
听到了脚步声,那人随即转过身来,看到了伏完的身影,那人忽然笑了一下,那笑容是温和的,带了几分安静地温暖。
“过来坐吧。”
伏完似乎有些拘束,他慢慢地点了点头,走了过去,褚衣青年走到院中的一处石凳旁,随手用袖子扑了一扑,道:“坐。”
伏完坐了下去,抬眼看了看褚衣青年良久,方才缓缓开口道:“想不到,进了曹营之后一言不发的颍川徐元直,如今摇身一变,竟然成为了陛下身边的红人,不但深得圣眷,且言听计从,实在大出老夫意料之外。”
这个褚衣青年,便是颍川徐庶。
“回国丈话,在下不过一介儒侠,为陛下尽忠,恪尽职守而已,红人二字实在是当不得。”
第四百一十五章 诈病之策
徐庶,字元直,颍川长社人。早年习武好侠义之事,为人报仇杀人落难,后更名改姓而走,弃武从文,求学于儒家学舍。中州兵起时,徐庶与石广元一同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
当年,袁尚击溃三王部、平定辽东公孙氏之乱后,制定了三年休养生息政策,养兵屯粮,与民休息,不与曹操相争。
袁尚不动,曹操的注意力便向南方移动,正赶上那个时候刘备屯驻新野,徐庶前往投奔,并为刘备屡建奇功,曹操得知后,爱惜徐庶之才,随即采用程昱之计,将其母掳获,用以为人质要挟徐庶进入许都,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不想徐庶老母刚烈,竟然自杀,自此徐庶性情大变,不但平日里少言寡语,更是不为曹操献一计,出一谋。
时光如水,辗转至今,徐庶不知为何倾向了天子一派。
而伏完也是直到今日才知道了天子身后的高人竟然就是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