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道:“水稻适合在江南生长,如果能够大面积推广两季种植,那么我们大秦等于又多了一个江南!”
诸葛亮显得有些兴奋。
陈楚笑着点了点头,思忖道:“现在只有十万亩,这个数量太少了!”
抬起头来,吩咐道:“待会儿,传令给刘晔,让他放手给我去干,最好在洞庭湖、鄱阳湖、太湖这些水源丰富、周围地势平坦的地方全力开垦!同时尽可能地在已有的稻田推广两季稻!”
诸葛亮抱拳道:“陛下英明!”
“对了,差点忘了一件事情。枣祗和韩浩这两人你知道吗?”
陈楚问道。
诸葛亮点头道:“倒是听说过,当日曹操在兖州、青州屯田就是采纳这两人的意见!”
陈楚点了点头,“此二人早已经归顺,他们不仅精通农事,而且似乎对此事非常痴迷。之前之所以没有让他们做事,是要让他们到各地去看一看我大秦农垦地特点。现在这两个人已经返回,呵呵,想不到竟然给我上了万言的建议书!~”陈楚从案头上取出一封书函交给诸葛亮,笑道:“孔明看看他们所言可妥当!”
诸葛亮细细翻阅起来。陈楚喝了一口茶等待着。
一刻钟后,诸葛亮将书函交还给陈楚,颇有些感慨地道:“陛下,此二人对农事真是见解独到啊!”
陈楚笑了笑,问道:“孔明也认为可行?”
诸葛亮道:“此二人的建议借鉴了昔日秦国变法及汉朝农垦的一些措施,同时别开生面!”
陈楚点了点头,笑道:“此事我也同公瑾说过,他的说法跟你差不多。既然你们都这么认为,那么便如此施行吧!”
顿了顿,“此二人可谓难得的农垦人才,放在洛阳闲置实在可惜,不如这样吧,让枣祗到南方帮助刘晔开垦土地,让董浩去江北协助江北各州继续扩大农垦!”
“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