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页

方应物从未这样近距离观摩一场战斗,而且是深具大明特色的官场战斗,大有大开眼界不虚此穿越之感,对大明朝廷的运行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直观认识。

其实刘二公子寻花问柳这种事说大真不算大,只是不合明面规矩,违反了纸面上的规章法度而已。但一瞬间人人喊打,甚至累及父亲,仿佛天大罪过似的,这种斗法简直就是屁股歪到极点的强词夺理无理取闹。

这合理么?方应物不知道,但他知道想在大明官场混,就必须要适应这种规则,适应这种现象。

大明号称言路大开,最忌讳的就是堵塞言路,有好处也有坏处,造成的后果必然就是类似这次的骂战时有发生。

如今还是党争相对不算那么激烈的明代中前期,不是党争活动的巅峰期。要是换成了党争最酷烈、风气最放肆的嘉靖万历年间,那又该成什么样子?

方应物还产生了一点深刻认识,若不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那根本无法在庙堂立足,否则只用一次群体弹劾就能把人逼到崩溃。想那大学士刘吉,在政坛常胜不败的诀窍之一就是“耐弹”,所以才有诨号曰“棉花”。

奏章大战宛如两军交战,互相攻伐肯定有来有往。刘珝被群起而攻后,虽然猝不及防之下险些被打懵了,他也没料到,那两人的奏疏竟然只上报了自己儿子一个人。

但堂堂次辅岂是如此容易倒下的?当即国子监监生刘鎡上书,首先态度坚决地请辞去国子监监生员额,以此谢罪天下;

然后刘二公子辩解道,自己并无寻花问柳之意,当时只是为了比斗文学去寻找方应物,这才误入妓家;如今方应物逍遥法外无人管他,但言官却对自己欺人太甚。

此后又传出消息,刘二公子在自家大门前,被父亲刘珝下令公开重责五十,直接打得皮开肉烂,昏迷不醒。

最后刘次辅态度激烈地上了请致仕疏,声称教子无方、德行不够导致朝廷纷扰,向陛下乞骸骨返乡。

刘次辅的应对之道也被方应物作为案例细细研究了,这其中隐含壮士断腕、祸水东引、以退为进等奥义,吸收其中内涵今后便可以融为己用。

但在这日,方清之阴着脸回到了家,将方应物叫来,“刘二公子还是把你捅了出来,真叫为父脸面无光!如今很有一些奏疏弹劾你我父子两人,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方应物跃跃欲试道:“这是刘家故意搅浑水,想要借着我方家转移视线,他们好乱中取利。不过父亲大人不必忧虑,他要战,那就战!”

方清之纳闷地看了儿子一眼,疑道:“这又不是好事,你怎的如此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