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页

方应物冷冷地问道:“这是父亲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老爷是贵人,家中些许俗事一般不过问的。”王管事说。

两三间屋子,容纳方应物一行人,相当有点拥挤。进了屋子后,方应物便感到,这里还不如在浙江会馆住的舒服。

王瑜小娘子心直口快,在方应物面前从不遮掩自己的喜怒哀乐,直言不讳地说:“妾身刚才总觉得,夫君你像是多余的人……”

方应物想了想,不得不承认瑜姐儿说的有道理——

丈夫是事业有成的青年俊彦,妻子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两人还都是有才有貌,珠联璧合。如今两人的下一代子女又即将诞生,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幸福家庭。

而自己这个已故前妻的儿子突然闯了进来,算是什么角色?

随即方应物又想到,父亲乃是穷书生光棍一条,除了长相和读书才华一无所有,也不像自己这样会找机会赚钱。

故而这宅院中的仆役,基本上都是从后母家里陪嫁过来的,难怪对自己态度十分冷淡和怪异。

第二百六十一章 家斗你们也不行

如今方应物身边除了自己,还有妾侍两人,长随王英,跟随王瑜嫁过来的奴仆许有财夫妇及女儿。这么些人住几间不大的屋子,委实拥挤不堪。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放在刚穿越那时候,方应物绝对可以受得住,但现在就有点不能忍了。

作为一个有钱人,方应物当然在京师买得起房子,而且肯定比蜷居在这几间屋子里舒适得多。

京师房价固然贵但也没到上辈子那个离谱的份上,对方应物而言不是问题。就算买不到房子,住在浙江会馆里也不成问题。

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一个三纲五常的时代,父为子纲不是说笑的。若是不在一地还好,若父子同在一地,离父别居这种行为会引起很不好的舆论,一顶不孝的大帽子妥妥的要戴上。

所以方应物纵然心里有千般想法,为了自己的名声暂时大概也只能“苦守寒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