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中原完全落入了燕国的版图,燕朝廷也不断派出燕京学院培养出的文官,去往各地,接受地方城邑,安抚百姓,推行燕国的新律和法规,第一年分田地,免税收,轻徭役,统一衡度量和文字、钱币等。
燕国的新政,兴工商、重文教,扶农牧,修水利,给各行各业都有一个盈利的机会,商人逐利,很快就使战后的亡国之地,迅速复苏起来,百废待兴,甚至不少士子大夫,商贾游侠,趋之若鹜地北上,要去燕京转一转,都说燕国富裕,京城宏伟,都想去感受一番。
使遗民百姓都能很顺利地投入燕国的通知中,成为华夏子民,其实老百姓并不在乎谁当权,被谁统治,只要丰衣足食,没有歧视,一视同仁,民族融合,他们大多都没有抱怨和反抗抵触情绪。
如今敌对政权,也只剩下残楚和西秦两国了。
剧辛和荆燕率领陆、水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士气高昂,所向披靡。
在火器、硬弩等精良武器的配合下,一路高歌,陆面十五万大军,从大别山进入楚国控制圈后,经过两场大战,先后攻克了宛城、鄢城一带,剑指郢都。
荆燕率领着水师战舰逆流而上,击败了长江水面上楚军的战船,打沉无数楚舟,先后攻下数个渡口,以及两座长江沿岸的重城,鄂州和夏州,下一站就是郢都了。
两路楚军都在溃败,无法抵挡燕军的锋芒,兵力悬殊,装备也差了许多,又没有名将能抗衡,简直一触即溃。
如此一来,双管齐下,郢都岌岌可危了。
两湖、闽粤、云贵一带的土著少数部落,都按兵不动,没有来援;毕竟楚国地广,王室不可能真正统治那些土著部落,只是依附称臣而已,事实上,土著部落的任命、发展,都与楚国关系不大,所以当楚国濒临灭亡时,没有什么部落会真正为它效命。
楚国的太子,来到郢都之后,已经从储君登基为楚王,真正掌控楚国的大权,肩负生死命运了。
不过,楚国以前政治腐败,将才和贤臣已经没有什么能人了。
“诸位卿家,可有何保国退敌之策?难道我堂堂大楚,真的要走上赵、齐、韩、魏之路,亡于燕国之手吗?”楚王悲戚地询问。
楚令尹昭睢站出来道:“君上,眼下只能调集城内和方面两座城邑的所有兵力,与燕军决一生死了,纵观天下,六国灭了四个,秦国也在苦苦支撑,我楚国以及没有了援军,投降,也是亡国,不降,至少还能体现出我楚人的尊严和志气!”
“不错,誓死不降,与燕军死战到底!”一些主战派的大臣都站出来,附和令尹的观点。
“朝中可还有统军的大将,能担负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