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留着他。”
“仆明白了。”
“老人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别让他乱跑就是了。”
“是。”
羲和点了头,如今道教还在起步时期,虽然给其中有两个积极分子和略有天赋者落了名头。但实际说上来,他们连皮毛都没碰到。至于说教身手功夫,那更不可能了。
尽管如此,她每日都会举行一次座谈传授,之后再去指导秦兵士卒们。
因为中常侍的原因,他们已经明白了意义所在。他们的思维简单也绝对,认准之后便派出了部分人士出行回秦,将自己和兄弟们的家人都带过去。
按照中常侍大人的言语来看,他们从此之后跟着的是先生了。
这也是皇上点头应下的。
因为羲和组建的只是教义,而且是西域之地上,和汉国相对还能膈应两下,岂不美哉?因而中常侍和羲和打包票,来的人绝不止是原来的兄弟们。
人嘛,多多益善。
羲和肯定不会拒绝,只是她后觉的看着中常侍,“你叫什么来着?”
中常侍顿了顿,他一直都是言听计从派,偶尔会送上两句恰到好处的点子。自认对事事柔韧有余的男人,彼时似是考虑要不要说,最后轻声道,“仆为赵风。”
羲和认真的看了看,“赵光是你的?”
“先帝乃是仆的亲叔叔。”
“那你就不是中常侍了。”
“男子大丈夫怎能只赖家荫,虽然受封为成王,但仆的中常侍是在战场上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