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趁着这次机会将票庄里的账户分了几个,再等日后跑两趟去。如此多少年后,只要票庄还在,她的钱也依然在。她是个很看重实际的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因而做到了应做的就不再头疼多思。她当年只身在水里来水里去,就为了琢磨出一套渔猎法子,让部落人吃饱喝足。时间长了,旱鸭子也能如鱼得水起来。自然也明白河床越深,水面越平静的道理。
这也是她与王诩极大的区别,但彼此理解。
著书不是一件三五两天就可的事情,再加上自己只是添墨修辞的人,两人几乎日日相见,天天面对着。直到成熟之后,郑姬与扶苏也时常过来。
宫里至今只有郑姬一个女人,扶苏一个孩子,赵姬出不得门时常要宣她。哪怕阿丑对此可以忽略不听,郑姬也不敢跟着将其当做耳旁风。好在郑姬歌舞出身,说话温柔如水,捧着书简读书很有一番韵味。大长辈华阳夫人看她性子安静,是耐得住事情的人,心里喜欢倒是帮忙挡着这点事情,反而打趣的问道,“你这日日都在我这里,也不怕君王走了?”
郑姬羞赧,这位长辈看尽风雨性情随意,张口不是调侃就是出招。她习惯性的看了羲和一眼,“祖母说笑了。”
“她要是整日跟着,那才是不痛快。”羲和觉得郑姬这样很好,没有为了枕头人迷失自己。至于阿丑如今看似忠贞模样,不过是眼下有大事要办,偶尔心动时又听见赵姬闹腾,自然就意兴阑珊反而觉得女人多了没意思。
事实上,就她墙头散步时就听闻有两个宫婢得了青眼,有几次与阿丑眉来眼去。不过因为不在明面上又是宫婢身份,所有人都将她们当做虚无罢了。
这种现象有些奇怪,但是人人都习以为常。
若是还在远古部落的羲和,兴许还会喟叹一声,或是想到最近的民国年代。但如今年月和岁数,她早已看透更不愿意插手年轻人的事情。
又是说笑两句,郑姬继续读起了书。不拘什么,反正小扶苏是听不懂的。
不过孩子前一刻还在咿呀吃奶望天发呆,下一瞬就长牙哼唧蹒跚学步。奶娘看他走得颤颤巍巍,特意在地上铺了一层垫子,又亦步亦趋的跟着。羲和看她那样小心,展臂一把将孩子搂到了怀里,“好好听。”
扶苏抬头,“生生。”
“先生。”
“先先。”
“先生。”
“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