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杨嗣昌影响更加深刻的是,苏天成是说到做到的,并非是嘴上说说,自身却不遵守这些规矩,可以想象,作为最高领导人的苏天成,都是按照规矩来办事情的,就更不要说下面的其他官吏了。
制度的推行,首要的是自我约束,这一点苏天成做的很好。
在测试区,杨嗣昌等人专门看了经过改进之后的弗朗机炮,其实这种弗朗机炮,已经接近于几百年之后的机枪了,可以连续发射,要知道这种弗朗机炮,可以成为奇兵和步卒的梦寐,在战场上可以大量的杀伤对手。
在兵工厂参观期间,苏天成没有介绍任何的情况,陪同参观的兵工厂的负责人也没有说情况,就让杨嗣昌等人自己看,兵工厂里面,洋夷特别多,数量了汉人,这也是杨嗣昌和徐尔一吃惊的地方,要知道这等绝密的情况,让洋夷来重点负责,那是需要勇气的,偏偏苏天成就能够做到。
在京城的时候,杨嗣昌和徐尔一等人,也接触过一些洋夷,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洋夷特别的较真,说什么就是什么,有些时候对官场上的话语,还不能够马上明白,基本都是直来直去的,兵工厂用这些洋夷,可谓是人尽其才了。
参观的时间,足足一个星期。
在这段时间之内,杨嗣昌、徐尔一和鹿善继很少说话,其实他们也在思考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苏天成的这等做法,是不是会得到推广,若是换做北直隶,恐怕没有什么希望的,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廷里面的那么多官吏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下面的官吏和百姓做到。
回到登州之后,苏天成带着他们参观最后一个项目,到寻常的百姓家里去看看,而且这一次需要看什么地方,是杨嗣昌等人自行决定的,出发的时候,苏天成等人根本不知道是去什么地方。
在老百姓的家里,杨嗣昌等人看见了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粮仓里面的粮食是足够的,家里人穿的衣服也不止一件,普遍都存有一些白银或者是铜钱,人口集中的村镇,基本都设立了济农仓,官府统一管理,更加令杨嗣昌等人惊奇的是,县衙统一设立了救济院,生活贫困的百姓,老无所依的鳏寡,都可以进入到救济院。
杨嗣昌等人明白,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的发展,得益于威海卫码头,但官府能够想到这些事情,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这非常不简单了。
铁一般的事实说明,苏天成治下的登州等地,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典范的作用。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口服心服(3)
苏天成做出来的这一切安排,是煞费苦心的,他很清楚,依靠着大明整个开海禁带来的收入,维持登州、莱州、青州以及复州、宣州和盖州等地,是绰绰有余的,很多的事情,都是可以放心大胆做的,有银子了,还有什么为难的,而且苏天成所奉行的,有高薪养廉的味道,大明各级的官吏,收入太低了,要是奉公守法,根本就不能够过上风风光光的日子,有些家庭情况特殊的官吏,恐怕还要操心忧愁吃穿的问题,你要求官员饿着肚子去做事情,那恐怕有些问题,人家就要想方设法的贪污腐败了。
至于说今后有可能统领这个的大明王朝,依靠什么来维持,或者说依靠什么让大明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是下一步的事情,苏天成不遗余力的发展水师,早就有所准备了。
登州等地的情形,肯定会让杨嗣昌等人目瞪口呆的,看见如此繁华的景象,曾经身为内阁首辅的杨嗣昌,肯定是有着太多感慨的,徐尔一和鹿善继等人,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当然,凭着这些,还不一定能够让杨嗣昌等人转变认识,心甘情愿的跟着他苏天成做事情,人家几十年的受教育过程,积累了太多的认识,想要转变过来,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