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页

苏天成带领江宁营,进攻草原部落,而且剿灭了察哈尔部落,这件事情。对草原部落的影响是巨大的,肯定令草原的局面出现了变化,大清国独统草原的格局,会出现巨大变化,一些草原部落的态度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明京师的时间长了。济尔哈朗也听说了不少苏天成的事情,知道大明的崇祯皇帝,是非常信任苏天成的,大明内阁大臣之中,唯独苏天成是带领军队,在外面作战的,这样的情况,在大明朝的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由此可见,苏天成在大明的地位是非常稳固的,这样的情况,对大清国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有些时候,济尔哈朗也分析苏天成,要说苏天成也是大明朝廷的奇迹了,殿试榜眼,但从来没有在朝廷里面为官,一直都是外放,所建立起来的功勋,远远超过了朝廷里面的诸多文武大臣,有关苏天成剿灭大明流寇的事迹,酒楼和茶楼里面,很多说书的,都讲到了这些事情,苏天成所表现出来的睿智,以及预判的准确性,令济尔哈朗感觉到吃惊和心寒。

济尔哈朗代表大清国,前往大明京师谈判的时候,应该是两边偃旗息鼓的时候,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苏天成带领大军,前往草原征伐,大乱了大清国的部署,也搅乱了皇太极的计划,这个拖延时间的举措,不可能完全实现了。

皇太极的两个目的,济尔哈朗是非常清楚的,一方面是争取到喘息的时间,凝聚力量,另外一个方面,是更加重要的,那就是通过俯首称臣的举措,迷惑大明朝廷,迷惑崇祯皇帝,让崇祯皇帝对大权在握的苏天成产生怀疑的心理,要知道苏天成的权力太大了,肯定是威胁到皇权了,只要崇祯皇帝感觉没有什么威胁存在了,就有可能动手清理内部了。

可惜这两件事情,目前都没有看见迹象。

苏天成每次行动,都能够抓住关键的地方,譬如说征伐草原,草原部落是大清国重要的依靠,要是草原出现变故,大清国的实力将会被极大的削弱,在接到皇太极的密函之后,济尔哈朗曾经就明军进攻草原的事宜,提出来了抗议,可惜的是,大明朝廷根本就没有承认大清国,也就不会承认草原归属于大清国。

济尔哈朗不知道,皇太极还在做着什么样的准备,虽然皇太极的密函之中,没有点名态度,可他明白,自己必须要马上离开大明京城了,要是大清国立下皇太极的消息传来,自己无法解释,大明朝廷也会怀疑谈判的诚意。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济尔哈朗有些心灰意冷了,谈判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因为苏天成征伐草原,让这一次的谈判,被看做是笑话了。

到了三月底,济尔哈朗主动提出来,谈判的事宜,可以结束了,签下文书之后,自己会回到沈阳去,开始执行这些决定。

负责谈判事宜的大明官员,当然高兴了,可以说这次的谈判,比预期的效果好很多,虽然说谈判的时间很长,为了很多的问题,双方发生过不少的争执,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济尔哈朗代表后金,几乎答应了所有的要求,特别是恢复建州卫的提议,要知道,恢复建州卫之后,卫所的驻地就是沈阳。

大明负责谈判事宜的官员,从来就没有提到过大清国,这不属于谈判的内容,大明朝廷压根没有承认什么大清国。

济尔哈朗还必须要考虑到回到沈阳的态度问题。

前些天,他收到了多尔衮的密函,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情,多尔衮在密函里面,虽没有明说豪格的事情,以及皇太子的事情,但语气是不满意的,认为豪格的缺陷是不少的,认为自己建立的功劳是很大的。

多尔衮的这种态度,让济尔哈朗担心,他数次听说了,皇太极的身体不是很好,甚至在上朝的时候,偶尔都不能够坚持下去了,要知道皇太极是非常要强的人,不是真正的挺不住,是绝对不会哦表现出来软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