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为何会有如此的要求啊。”
“吾想过了,父皇每日都是非常劳累的,吾一定要早些熟悉政务,能够为父皇分忧。”
苏天成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好在这是明朝,要是在清朝,年幼的太子有这等的想法,岂不是成为了众矢之的,皇上会怎么想啊。
“臣以为,太子殿下替皇上分忧,最好的做法,就是能够好好读书,好好磨砺啊。”
“这些道理吾都是知晓的,老师也说过不少了,不过这次出来,吾明白了,吾还是要能够直接做事情的好。”
苏天成显得有些严肃了,他感觉到,朱慈烺慢慢的在形成自身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不好,毕竟朱慈烺是太子,不是普通人。
“臣不赞成太子殿下的这种想法,也不支持太子殿下的这个决定。”
“为什么啊,吾就是想着试试。”
“臣有两个理由,若是臣说的重了些,太子殿下不要生气。”
“苏大人尽管说就是了。”
“第一个理由,处理地方政务是很严肃的事情,需要有连续性,太子殿下试着署理政务,若是推出一些政策,能否得到贯彻和实施,这是难以保证的,加上太子殿下不熟悉地方上的政务,做出来的决定,难免有偏颇的地方,太子殿下离开之后,地方的官吏会非常的为难,不知道该如何的办理,故而太子殿下的这个决定,一定会影响到地方的。”
“第二个理由,太子殿下的身份不同了,来日不是治理一个县、一个府、一个省的目的,而是要治理我大明朝,故而太子殿下的心思,不能够放在一个地方,必须要着眼全局啊。”
朱慈烺有些失望,但也不服气。
“苏大人,父皇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必须要熟悉地方事务,吾体验一下,也能够熟悉这个过程啊。”
“臣以为,太子殿下的想法是很好的,想着能够熟悉政务,但臣以为,太子殿下的出发点不对,太子殿下的重点不是在这个地方的。”
“苏大人说吾的重点是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