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指挥使,你亲率两万大军,从忠州进入夔州府,情报显示,流寇开始在夔州府达州、东乡以及新宁一带集结,要是预料不错,战场很有可能就在这里,达州一带地形异常复杂,我不知道秦将军率领的白杆军,是什么时间出发的,但愿他们在路上耽误一些时间,此去道路不好走,但你要克服一切困难,五日之内,到达达州,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不管付出多大的牺牲,一定要救出白杆军和秦将军。”
“刘铁汉,命令斥候营,从现在开始,每时每刻都要收集来自夔州府达州一带的情报,不能够间断,斥候要想方设法找到白杆军所在的位置,若是能够告知白杆军危险,斥候营就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孙大人,洪大人离开重庆期间,江宁营的一切事宜,由你负责,所有将士做好准备,若是前方战事激烈,随时准备全面出击,此外,命令侦查流民的将士,全面出击,擒获所有查明的流寇奸细,一个都不准放过。”
“秦公公,事情紧急,太子殿下的安危,就托付给公公了,五百锦衣卫和亲兵营的将士,悉数听从公公的调遣。”
“渠清泽,加紧对情报的收集,危急时刻,可以采用非常手段。”
第五百七十三章 白杆兵的惨败(1)
历史上的白杆兵,是很有名气的,他们最先出名,是在万历二十六年的平播之战,当时播州宣抚使杨应龙勾结九个苗族部落反叛,朝廷派大军前去剿灭,播州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居多,白杆兵适应山地作战,常常翻越崇山峻岭,出其不意,给予叛军沉重的打击。令白杆兵名声大振的是浑河血战,时间是万历四十四年,浑河血战的背景不一般了,明军经历了萨尔浒大战,畏惧后金鞑子,根本不干迎战,这样的情况下,白杆兵主动渡过浑河,与后金鞑子展开血战,杀死后金鞑子数千人,两千多白杆兵战死。
之后的收复四城之战,就是锦上添花了。
白杆兵遭遇惨败,是在崇祯十七年,败于张献忠的手下,三万白杆兵全军覆没,唯有秦良玉单人单马逃出来了。
不过历史已经发生改变,张献忠命丧江宁营的麾下,按说白杆兵不会有这等的遭遇了。
苏天成开始担心了,难道说这世界上真的有宿命论,难道说白杆兵真的要遭遇到惨败,乃至于全军覆没吗。
这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搏杀,一面是精心准备的流寇,一面是仓促进攻的白杆兵,两军人数悬殊过大,白杆兵的驻地在重庆忠县,离开忠县到夔州府达州和东乡、新宁一带去作战,没有群众基础,就算是骁勇,也不一定能够发挥出来最大的战斗力。
就算是江宁营全面展开攻击,也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面对熟悉地形,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流寇,除非江宁营有着人数上面的绝对优势,可惜这一点是不存在的。
人民战争的力量。苏天成是非常清楚的。
到了这个时候,他只能够是暗自祈祷,秦良玉和马祥麟两人千万不要有什么意外,否则自己还真的是良心上过不去了。
秦良玉率领两万六千白杆兵,已经进入了夔州府的新宁一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