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张溥略微有些紧张,苏天成笑着开口了。
这一幕,颇具讽刺意味,官位的思想,是深入读书人心里的,苏天成是四品知府,张溥被革去了翰林院庶吉士的头衔,说起来只是殿试进士,虽说有功名在身。
想到两人刚见面的时候,张溥的拿着气势,苏天成有着不小的感慨。
那时候的张溥,颇有些目中人的滋味,自认为就是读书人的领袖,举手投足都可以指点江山,看看现在的张溥,变得内敛了,低调了,自负的气味影踪了。
前后相比,判若两人。
这变化太大了,当然,这样的变化,也是苏天成期待的变化。
张溥是有学问的,只要能够有正确的态度,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分量,是能够做大事情的,张溥加入中兴学社之后,变化非常,特别是在认识方面,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孙承宗曾经在信中,专门提到了张溥,说张溥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反思过去的一些认识,反思之后,开始坚决拥护中兴学社提出来的理论,而且根据自己的学识,提出来一些理论上面的论点,回到南京的这么长时间,大部分的时间,张溥都是在府州县游走,时常出现在田间地头、茶楼酒肆,和中兴学社大部分一样,直接扎根百姓中间。
张溥有了这样的变化,令苏天成坚定了想法。
“大人,在下反思好久,如今才发现,以前不过是井底之蛙,不知外面的情况,闭门造车,还沾沾自喜,这次得知大人回到京城休沐,专门从江宁县赶过来的,想着见见大人,在下为以前的狂妄,真诚的向大人赔罪了。”
张溥站起来,看样子准备行大礼了。
苏天成眼疾手,跟着站起身来,一把抓住了张溥的胳膊。
“张兄可不要如此说,这世间的道理,谁也不敢说自己都掌握了,都洞悉了,总是有个探索的过程,我也是一步步的领悟的,绝不敢说自己说的话都是正确的,张兄这么长时间,一直都在探索的过程中,洞悉了不少的道理,我还要表示祝贺啊。”
“不敢不敢,在下还要好好向大人学习啊。”
“呵呵,张兄,我曾经有个比喻,这学识好比是圆圈,学识越大,表示圆圈越大,知道的道理固然多了,可外面的空间也大了,这就表示着,不知道的事情也越多了,相反,个人的学识越少,愈是沾沾自喜,愈是满足了,就好比你说的井底之蛙,肯定是有夜郎自大滋味的,我恭喜张兄是真心的,你知道的越多,愈是内敛,愈是低调。”
张溥呆呆的听着苏天成的比喻,看着苏天成用茶水在桌上画了两个圆圈,一个大一个小,看着两个圆圈,他忽然明白苏天成的话语了,圆圈越大,接触到的外部空间就越大,这岂不是说明,知道越多了,不知道的也越多了,难怪满腹经纶的人,都是低调的。
反省过来之后,张溥再次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