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会疑问了,如此重要的情报,为什么不禀报朝廷,这里我解释两点,第一,这样的情报,朝廷不会相信,刚才我不说,诸位也绝对想不到,流寇会进攻中都凤阳,第二,时间上来不及了,按照流寇的行进速度,十日之内,可以抵达中都凤阳,现在,他们已经出发,前往固始了,要是他们不停留,甚至可以在七天以内,到达凤阳。”
“江宁营全体将士出动,这是第一次,军情紧急,不容我们犹豫。”
“具体的要求,我多嘴几句,江宁营历来的要求,征战的时候,都是要包饺子,不要赶鸭子,流寇在车厢峡,使用诈降的计谋,侥幸逃脱了,这一次,他们遇到了江宁营,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江宁营务必要最大限度的歼灭流寇,不接受投降,面对流寇的各级头目,格杀勿论,决不能心慈手软。”
“既然要包饺子,行动就要隐秘,不能够暴露,所以说,我想过了,江宁营将士出发之后,白天休息,夜晚行军,化整为零,以营为单位,统一在中都凤阳的城郊集合,行军的时间为三天,今日是九月初八,九月初九的夜间出发,九月十二的夜间,在凤阳郊外会合,行动要绝对保密,不要惊动周围百姓。”
“刘铁汉,斥候营的任务很重,沿路的侦查,而且要快速赶到凤阳府的霍丘,掌握流寇的一举一动,及时禀报消息,记住,这一战的成败,就靠你们斥候营了。”
“江宁营的纪律,我不想重复了,执法营分散,进入各营,凡有劫掠百姓、不守军规的,严惩不贷。”
第三百三十五章 中都凤阳
说起凤阳府,苏天成想起来了一首歌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这首歌谣的来历,谁都说不清楚,但是,因为这首歌谣,凤阳花鼓闻名全国了。
凤阳的乞丐多,这倒是事实,不可抹杀,苏天成隐隐的记得,他看过一种解释,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朱元璋下令营建中都之后,强迫迁徙了大量江南的富豪,到中都安家落户,朱元璋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凤阳是他的老家,这里当然要富庶,众多的富翁来了想不富裕都难。不过朱元璋也有些缺德,他知道富翁肯定是不愿意的,找机会就要回到老家去,所以严禁富翁私自回归,发现就要重处,可怜这些富翁,想着回家扫墓祭祖都没有机会。
时间长了,这些富翁也想到了办法,那就是扮作乞丐,潜归祭扫,冬去春回,扮作乞丐,官府当然就不会查办了,此种办法奏效,后来,不少人竟然争相效仿,回家祭祖。
慢慢的,凤阳的乞丐就开始出名了,其实这些乞丐,家里非常的富裕,外人怎么想得到,当然将罪过记在朱元璋的头上了。
江宁营的行动,非常迅速,干净利落,这是长期训练的效果。
离开军营之前,所有的将士,都留下了遗言,他们甚至不能够见到家人一面,留下遗言的时候,所有的将士都清楚了,这一次,他们不是出去演练的,是要出去厮杀的。
没有人有怨言,相反。将士显得很是兴奋,大半年时间过去了,严酷的训练,总要体现出来效果,军饷每月都是按时发放。每月一丝的克扣。将士的家属,衣食无忧,而且小孩能够进入私塾上学,县衙还专门组织了一批歇菜。教授这些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