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计的流莺失了营生,流落街头,一时间民怨载道。
而更为严峻的是,这醉红楼依律例合法经营,实是朝廷某些六部官员藏在暗处的钱袋子,是以这么多年能在京城顺风顺水。
如今就这么被赵家端了个干净,于是一夜之间将六部之间态度中立的人全部推向了皇室。
随着醉红楼被贴上了朝廷的封条,与之不径而走的还有尘嚣日上的流言。
据说当日秦王府从醉红楼带走的女子,其实是同赵大人春风一度的男倌。
当朝首辅为了一名男倌怒封了醉红楼,达官显贵们争风吃醋,到最后只苦了楚国本便薄命的女子。
一时间竟是闹的满城风雨。
同时在朝野内外一片声讨赵嫣的声音中,新帝亲自颁了旨意,除去了醉红楼中流莺的贱籍,发回原籍,由地方郡县妥善安置。
民心向背,便由此而见。
醒木一声拍下来。
“话说那男倌,自然是生的国色天香,否则怎会入了阅尽男色的当朝首辅的眼?咱今日便从赵大人逼良为娼说起……”
京中的酒馆,堂堂满客。
不起眼的角落里坐着一名少年,生的英挺俊气,直接掀翻了桌案,手中持剑,当的一声便撂在了那说书人的案前,盯着那说书人的脸,如同看着死人般,“下次若再让我听见,小心身首异处。”
他回头看了眼周围的看客们,冷声道,“看什么看?全他妈给爷散了!”
赵茗收起了手中的剑,提着一壶酒,踉踉跄跄的又喝了几口,当啷的一声,直接摔碎了酒壶。
如今,谁还记得二十年前赵家一门清流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