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法判断战争走向的情况下,兀术也只能采用全面布防,重点防御的方式应对。他将大部分兵力布置于宋金边界地区,同时在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辽东半岛的镇海府及与高丽相邻的正州,作为机动兵力随时准备抵御宋军的入侵。可处处设防带来的弊端就是兵源短缺,迫使金国开始大范围征发兵卒,各个猛安、谋克停止耕种向所属万户府报道,接受点集。
仆散忠义当然一时也无法得到朝廷的援兵,可他不但要守住数百里的界壕,还要分兵防守塔塔儿人被消灭后留下的巨大缺口,防备宋军自此兵进上京。同时他下令沿边堡寨青壮男子全部入堡守城,又采用两丁抽一的方式自各族百姓中征发签军协助征战,得兵五万。而这些人都是自带粮草、弓马,国家是不负责供养的,自然是惹得怨声一片。
而宋军这时全面展开进攻,目标也逐渐明确,克虏军剑锋指向泰州、龙翼军攻打南段的乌州、狮翼军负责北段的兴国。完颜余列明白宋军这是采用中间突破,两翼包抄的战术欲夺取进军长春州的大路,一举击败右路帅府。而宋军攻击的三处是界壕防线重要支撑点,一处被破则防线洞开。
完颜余列只能将自己手中五万兵力分出两个万人队守护两端,自己亲率两个万人队守中段,其余的人马会同堡兵分守界壕上的各个堡寨。人看着不少,可他明白当面的宋军仅禁军就有六万之众,加上助战的州军和蕃军弓箭手不下十万。而以完颜余列多次与宋军交手的经验来看,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野战就是被全歼的下场,守城也坚持不了旬日,因此他开始向都统军仆散忠义求援,让他速带大军前来!
作为防御泰州的前哨宁边堡成为了两军争夺的热点,其是界壕防线上的重要据点,攻破它便打开了通往泰州的大门。而守卫宁边堡的金军只有两个千人队和堡丁一千多人,看着对面蔽日的旌旗,望不到边的营盘,守将自知难敌,完颜余列知道此地一失,泰州将失屏障,急忙领军来援。
此时已经是二月的时间,围攻宁边堡的克虏军接到了开始攻城的命令,战争的序幕在‘隆隆’的炮声中拉开了,这也标志着大宋北伐之役的开始,而结果终将改写大宋的历史……
第四百五十八章 密立储君
汴京大内睿思殿东偏殿中,李纲、许景衡、赵仁、赵勇为首的诸位宰执在等待皇帝的召见。皇帝常在此与他们议事本是平常之事,大家在候班时也会说些各自听闻的趣事,议论下朝政,可今日气氛却十分凝重,连一向沉稳的许景衡都面露焦虑之色,李纲不住的叹息,而赵勇更是坐立不安,手中的茶杯拿起又放下,全都撒在衣襟之上还不自知。赵仁却不时的看向门口,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西偏殿中也同样聚着不少人,有太上皇夫妇、前帝赵桓、皇后朱淑真和几位皇妃、大宗正肃王赵枢、景王赵杞为首的有王爵的兄弟及其他两系数位宗王,令人奇怪的是今天被削爵的赵构也出现在殿上。他们的心情似乎也不平静,一身道服的太上皇赵佶脸上神色几番变幻,看不出是愤怒,还是无奈,几次想离座要前往后殿,却被太后郑红梅所阻。
赵桓多次欲与赵枢搭话,可欲言又止,显然其心中有诸多疑问想要询问,可又觉无从说起。被削爵的赵构匆匆被召进宫,到现在也不知何事,眼中都是迷茫,搞不清皇帝将一班宗室都唤来是何事,看着门口的两个站殿力士发呆。反倒是旁系的几个宗王面色平静,坐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在那养神,这也是他们上朝站班的标准姿态。
睿思殿是内书阁,也就是皇帝的御书房,日常处理朝政的地方,平日里都由几个小黄门伺候着。而今天却只有内侍省都知见喜在殿中,且离着皇帝的书案远远的,一脸的哀伤,其实殿中这么多人只有他知道皇帝今天召见众人的目的——立储,而这往往是一个时代终结的开始!
在见喜眼中,今年皇帝的所为似乎都是该做的事情,可在看来皇帝更像是在安排自己身后之事。他亲自为两个女儿挑选了夫婿,给自己到了婚娶年龄的长子订下了亲事。前去龙德宫的次数比往年多了许多,盘恒的时间也更长,甚至可以和太上皇喝着小酒聊上一整天,而说得往往都是他以往认为的‘废话’。
坐在龙椅上赵柽亲手书写着继位诏书,他做的认真又从容不迫,选立太子之事其实早有朝臣委婉的提出,却没有得到他的回应。而今年赵柽决定亲征女真,虽然他知道自己贵为天下之主,再没机会出现在沙场上,也会得到最为周密的保护和照顾。但事情毕竟是万中有一,刀枪无眼,而世界上死在征途中的帝王也不再少数,他不能不防。
赵柽现在有三子,长子赵谦为皇后朱氏所出,次子赵诎生母为德妃萧氏,三子赵诤生母为贵妃耶律氏,这些年来朝野和族中对哪位皇子入主东宫猜测不断,争论不休,但是他对此都是一笑了之,从未做出暗示,对几个孩子也是一视同仁,这让外界的疑惑更重,甚至是怀疑赵柽不立储君是贪恋帝位。而对于储君选谁,朝野之中也是各执一词,但并不是始终不变。
当初有人认为皇长子赵谦为嫡出,只要无大过必会继承大统。可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因为皇帝出身并非嫡长子,因此一直有人质疑,而依着皇帝的性子,定会从其他皇子中选择一个继位,以显示‘帝位是贤者居之’,为自己‘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