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人算不如天算,形势一片大好之下却被翰离不大军围困于五马山中,胜负难料,这就使顺理成章的事情存在着极大的变数。一些想要投靠秦王的人便陷入观望之中。
而康王如果不是出质金营,恐怕无人会知道诸多皇子中还有这么一位,要不是诸多皇子同时被金军掳走,恐怕他一辈子也不会得到这个可能继承大统的机会,但上天就是眷顾了他,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
现在康王手持孟太后的诏令,群臣的劝进表,还有大宋的传国玉玺,身后更有十数万的兵马支持。起先有些人对康王怯敌避战,远遁山东,不肯救援汴京颇有微词,可现在秦王被困,他们也不得不考虑与仍有可能继承大统的待选目标搞好关系,免得押错了宝,到头一场空。
这些蛇鼠两端的人若是在清平时间没有人将他们放在眼中,可现在国家动乱,正是用人之时,也许接下来就有可能是一场兄弟阋墙的帝位之争,那比拼的就是实力了,那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时瓦解敌方阵营的力量。于是双方都派出代表联络各方势力……
王彦年轻时性格豪放,爱读兵书,后受父命赴京师,隶弓马子弟所,经宋徽宗亲试,授为清河尉。后入泾原军中,两次随种师道讨西夏,立有战功。靖康年间,金兵首围汴京。王彦慨然弃家赴河北,讨贼报国,投在张所帐下,被破格提拔为都统制。
王彦率军七千人强渡黄河,进攻卫州新乡县的金兵。激战一天后,宋军收复新乡,取得渡河以来的第一次大捷。金军便出动几万精兵将王彦军队团团围住,由于当时朝廷为和谈拒派援兵,其部成孤军。
王彦见众寡不敌,又无外援,遂突围而出。他的兵少,并且装备很差,突围之后渡过黄河重新聚拢散亡士卒只余七百人。金军出重金悬赏捉拿,而军中又常常缺粮,人心不稳,王彦担心不测之事发生,每晚都要不停变换睡觉的地方。他的部下见状说:我们所以抛妻弃子,冒死跟随您,是因为感动于您的忠诚义愤,期盼一雪国耻。现在居然让您寝不安席,反而怀疑我们吗?那我们真不是人了。
于是这些幸存的将士就在脸上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来表示忠诚,于是八字军诞生了。王彦由此更加感奋激励,和士卒同甘共苦,在太行山中聚起义兵,两河响应,十多万人响应,绵延百里金鼓相闻,威震两河。
金军二次南下后,王彦与金军大小战斗不下百战,夺回被虏获的河南百姓不可计数,但是由于当时朝廷一力主和,要求遣散义军,断了供给,粮草变成了大问题,但是他比马扩强,勒紧裤腰带坚持下来了,等到金军的再次南下。
坚持抗金的王彦得知宗泽任东京留守后,一方面加紧练兵,同时派人联系东京留守宗泽,约定日期,准备大举伐金。宗泽接到王彦书信,即召其至东京议事。四月,王彦率精锐万人渡河前往开封。
但此时形势已变,太后还朝,宗泽到枢密院任职,赵构返京。赵构立刻以元帅府的名义招抚王彦,任命其为河北西路招讨使,王彦一想也不错,大家都是为了抗金,归谁管都行,起码大家也算是吃上了官粮,不用再担心粮饷的问题了。赵构便成功的将其收归麾下,同样用封官许愿的方式,康王府收编了数支义军,充实了自己的实力。
赵构现在进入朝堂,而且兵力雄厚,是秦王的数倍,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干事情是需要钱的,是需要军需物资供应的。如今山河破碎,国库空虚,养这么多兵,人吃马喂的都是钱啊!可元帅府缺的就是钱,他们控制的地盘几经征用,早已盆干碗净,汴京城同样如此,于是给各军送去些钱粮便无能为力了。
王彦的一万多人也只得到了五万贯的军饷,刚好够发放遣散费的,原本希望能得到朝廷供养,得到些武器,可这点钱真是杯水车薪,就是吃饭也坚持不了几天。于是王彦找元帅府要钱要粮,却都被婉拒,让他自己想办法,无奈之下只能去找老领导宗泽化缘。
宗泽也没有隔夜粮,于是让王彦去找秦王府试试。他也知道秦王府和康王府现在势同水火,但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伐金,王彦也只能硬着头皮去试试运气。没想到找到门上,人家问明情况二话不说,当下便拨给他五万石粮食,十万贯军饷,王彦是感慨万分,觉得自己是投错了门……
驻兵雍丘的范讷手下有五万多人,又屯驻在京城附近,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他更是占据了康王府三分之一的兵力,所以赵构一直对他看顾有加,但是范纳居然张榜声言‘东京今日已成边面’,无时不刻不想南逃,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宣称‘战则无卒,守则无粮。不降即走’这些话甚至流传到了汴京。
宗泽和赵仁商议是否派兵剿灭范讷,这种人留在身边终是个隐患,而除掉他不但可以铲除这个毒瘤,而且可以名正言顺的削弱康王府的力量。赵仁也觉有理,当他们准备调兵遣将的时候,李峻匆匆赶到,传达了王爷的命令,既然王爷早有安排,两人只好停手,将任务交给他去执行。
李峻到了雍丘,他并没有直接去见范讷,而是通过各种关系和他的部将拉上了关系。赵柽知道这种事情,不流血就得花钱,早有谕令传达给府中各处柜坊,他派出的特使可以随意支取活动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