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营都留有轮值的预备队在,这些人是人不解甲,马不卸鞍,有各自防区,听到示警,他们最先做好准备马上按照预案直扑各自防区加强守卫。而其他已经休息的人,最快做出反应的还是那些久经训练的老兵和社丁,他们一边按照平时演习训练那样穿衣挂甲,一边镇定的叫起其他人。补充进来的新兵毕竟是少数,看到伙长,队长镇定自若,他们虽然慌张,但是也不敢造次,只能依令而行,披挂整齐,在各自帐篷前列队,等待进一步的命令。一切井然有序,没有发生赵柽担心的事情,估计他们依然把这个又当成了一次例行演练。
今日恰逢辕门归赵勇营值守,备勤的丙都张挺听到警报立刻率先带人赶了过来。局面此时正乱,他分出一部分人保护王爷,另一部分人协助近卫们对付困兽犹斗的刺客残余,留守的近卫和赵仁的亲卫们也得到了消息从中军赶了过来,先将跃跃欲试的王爷给架了回去。那边赵仁也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因,是商队骚乱,有刺客混在其中欲刺杀王爷,他马上分兵守住大营各个路口,防止有人趁机混进来,然后亲带着一营人马赶过来支援。
张挺的加入已经控制住了局面,赵仁则派出一都人协助张挺,其他人打开辕门冲了出去,堵住谷口包围了商队的营地,不分老幼全都抓了起来,押进大营,同时侦骑四出展开大搜捕,大检查工作,防止有漏网之鱼,又折腾了近一个时辰,大营中再次恢复了平静,营门口的血迹被清理干净,但是多了二十来具面目全非的尸体躺在那里,让人不寒而栗。
由执法队和斥候队主持对刺客甄别工作此刻也已经有条不紊的展开,最后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两支商队,一支是从西北贩运私盐的队伍,一支是从内地到西北做买卖的商队。那时候又没有什么‘日内瓦公约’,就是有他们这些‘特务’也得不到战俘的待遇,一番拷问后,有熬刑不过的先招了。
两支队伍中都有西夏的谍报人员,可是各有分工,从内地出发的队伍负责跟踪、探查大军的情况,提供情报支持,从西北来的私盐队伍则负责执行。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绑架王爷,作为日后谈判讨价还价工具;如果绑架不成,死的也行,起码可以给大宋皇上的颜色看看,再一个可以打击宋军的士气!
赵柽他们一出京,其实就已经被人跟上了,只因为他们防守严密,而赵柽又一直住在军中,他们无缝可钻,所以这边一直蛰伏,没有采用实质行动。直到今天其实也是偶然,大雪把他们都截在了路上,可其他商队的帐篷被雪压垮,让他们看到了机会,在他们的鼓动下向大军求援。这些人想混入军中探听下虚实,可是赵柽却偏偏去当好人,走了个面对面。
这种天上突然掉下来的馅饼,刺客们怎么会放过,虽然事出仓促,但是也是做了周密安排的。先是派出人伪装伤员接近赵柽,猝然出手,其间要不是武松眼快刀快,这次就真的得手了。头批人员如果刺杀失败,还有后手,就是利用其他商队的人冲开辕门,闯进大营,所以能拿刀的人一拥而上,以必死的决心在对方还没有反应,他们暂时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将赵柽杀死,没想到却败在了火枪下!
第二天,忙了一夜的赵仁向王爷汇报情况时,却发现这个‘惹祸坯子’正缠着喝的半醺武松请教刀法,一点也不体谅大家此刻的心情。听完汇报,赵柽做出了重要指示,无辜的商队成员伤的给治伤,死的给些抚恤,钱当然他不出,而是从没收的财物中支取,然后打发他们上路。至于抓获的那些‘贱人’,赵仁的意见是:已榨无可榨,杀了了事。王爷却把他臭骂一顿,嫌他浪费,而大家却再次看清王爷奸商的本质。
第一百章 宣誓就职
赵仁躬身挨了王爷半天训,才从他的话茬中知道了王爷的意思:活着的不能让他们死喽,以后宿营时可以把他们拴在大门口看门,以西夏的谍报人员的能力不可能不知道。他们来救,正好自投罗网;如果不救,看着同伴狗似的被拴在门口,自己效力的组织却无所作为,肯定会由此及彼,有点心理活动;另外谁没有失手的时候,到了那会儿他们又变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废物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所以要让他们活着好好的养着!
王爷对活的‘不薄’,对死的也不错,让匠作队每人给做了个薄皮棺材成殓了,然后在一片向阳的山坡上挖了个大坑依军礼将他们埋在了一起,还立了块石碑,而这些人的姓名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只能笼统的刻上‘夏二十六勇士之墓’。
对王爷这种不着调的行为,有的人十分不解,按照惯例,对于敢刺王杀驾的刺客,活着的要酷刑处死,砍头都是上辈子修了好,千刀万剐下油锅也算捡了便宜;死了的枭首示众,曝尸三日都是正常。
对于大家的议论,赵柽只说了一句话‘两国交兵各为其主,生死各安天命,愿不得别人,但战死沙场的都是为国尽忠的勇士,不论敌友都值得尊重!’于是襄邑军的军规上又加了一条‘战后要注意收敛战死者的尸体,己方烈士要尽力带回安葬,不能带回的也要就地安葬做好标记,以待日后有条件时取回;敌方的尸体也要就地安葬,告知对方地点、人数。’
处理完一切,襄邑军召开表彰大会,奖励昨晚有功人员,然后大摆筵席,全军大会餐,反正捡来的孩子不怕摔,那些商队多是贩运的牛羊的,现在遭了此劫,也无心再做生意,按本钱处理给了他们。缴获的私盐既是平价出售也可获利不少,慨他人之慷的事情赵柽是最爱做的,所以败起家来毫不手软,吃的好、喝的好,还有赏钱拿,让大家都有了快点上战场的冲动!
两天后,大军再次拔营,顶风冒雪向太原城进发,王爷不辞辛劳,不怕危险与众军同甘共苦,徒步而行,全军士气大振,慨歌而行。三日后,大军到达城下,赵柽摆开仪仗,开路的军士打起大旗,分别写着,大宋燕亲王、太保开府仪同三司、保德节度使、上柱国将军、西北诸路经略安抚副使、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后边几十把军号同时吹响,两边护卫抽刀在手,杏黄帅旗下赵柽头戴金冠,身着蟒袍骑马而立,太原城中大小官员列队相迎,将上官迎入城中。